印染行業是紡織工業中的重要行業,紡織印染行業排放的印染廢水是我國工業系統中的重點污染源之一。據統計,印染行業排放的印染廢水總量位于全國各工業部門第5位。2004年全行業廢水排放量為13.6億m3,其廢水中污染物排放總量(以COD計)居各工業部門第6位[1]。
多年來對于印染行業加工廢棄物和廢水的治理,多以末端治理為主,但單一的末端治理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沉重負擔,而且不能有效地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需要重新考慮環境治理政策。對此,發達國家率先提出了一種促進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新方法———清潔生產。
隨著清潔生產的深入開展,世界各國在實踐中不斷開辟新的領域,已從最初的化工企業逐步擴大到第一、二、三產業。雖然目前還沒有成熟的印染行業清潔生產的指標體系和技術規范,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借鑒其他企業清潔生產的成功經驗,引入清潔生產理論。推行印染行業的清潔生產,可以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保證環境質量持續不斷地改善。
1·印染行業清潔生產的概念和內容
印染行業的清潔生產是將污染預防戰略持續應用于印染生產的全過程,通過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不斷改進印染技術,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以降低對環境和人類的危害。推行清潔生產是解決我國印染行業的環境問題、生產安全合格的產品、實現印染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印染行業的清潔生產貫穿生產和廢棄物處置的全過程。生產的全過程控制包括清潔的能源及原料輸入、清潔的工作環境、清潔的印染產品;廢棄物處置全過程包括印染行業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綜合利用過程。
2·印染行業實施清潔生產的緊迫性
2.1環境保護的壓力
印染行業與電子、機械、電力等其他行業相比,具有技術含量不高,自動化程度較低,管理模式也比較粗放等特點。印染加工過程使用大量化學藥劑和染化料,廢水含多種有毒、有害物質,其污染物濃度高(COD)、色度深、氮磷含量低,是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印染工業每年需消耗近億噸的工業用軟化水,每天廢水排放量約3~4萬m3,印染廠每加工100 m織物,產生廢水3~5 m3[3],對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污染嚴重。國家新頒布的環保法律和法規對各印染企業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更全面、更嚴格的要求。因此,印染行業的發展正面臨著巨大的環境保護壓力。
2.2資源節約的需要
有資料表明,我國印染企業生產的棉印染產品的單位產品取水量在3.0~6.0 t/百米,個別企業則高達8.0 t/百米,單位產品取水量是發達國家的2~3倍,能源消耗量則為3倍左右[4]。我國又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之一,600多個城市中4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個城市嚴重缺水。城市嚴重缺水與企業大量消耗形成尖銳的矛盾。這種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加劇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的矛盾,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之一就是要大力推行和實施印染行業的清潔生產,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
2.3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隨著環保法律法規的逐漸完善,法規標準要求也更加嚴格,對印染產品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在愈加嚴峻的形勢下,印染企業必須走信息化和生態化緊密結合的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按照生態工藝和清潔生產的要求運轉和經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控制“三廢”污染物排放,改善企業環境行為,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以來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尖銳沖突。
3·當前印染行業清潔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工業的清潔生產為印染行業的清潔生產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理論方法和實踐經驗,但把清潔生產應用于印染行業,畢竟是一個新的領域,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不斷探索和改進。當前印染行業推行清潔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我國大多數印染企業生產水平低下,多數中小型企業沒有經濟和技術實力開展清潔生產;
(2)印染企業清潔生產意識不強,認為清潔生產只是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而提出的一項措施,對于清潔生產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認識不足,因此缺乏清潔生產的動力;
(3)不少企業仍在沿用流程長、能耗與水耗大的傳統工藝,以廉價勞動力和犧牲環境的方式換取眼前的利潤;
(4)生產工藝與技術落后,粗加工特征明顯。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缺乏特色產品和品牌,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差異性不大,附加值不高;
(5)以數量取勝,以產品價廉為主要競爭手段,利潤低;
(6)缺乏清潔生產的指標體系和對清潔生產的有效監督管理;
(7)缺乏區域性的印染行業清潔生產示范。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