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印染行業實行清潔生產的對策和建議
4.1制定印染行業清潔生產的總體規劃及相應的政策、法規體系
在調整印染行業結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與目前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印染行業清潔生產的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將推行印染行業清潔生產規劃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環境規劃中。加快制定與促進印染行業清潔生產相關配套的政策法規體系,包括清潔印染產品管理體系及其清潔生產技術開發與推廣、清潔生產機構建設等。同時要健全執法監督體系,依法管理,引導和規范企業的清潔生產行為。
4.2制定印染行業清潔生產指標體系和技術規范
統一印染行業清潔生產的要求。根據清潔生產的相關技術尺度,針對印染行業有的放矢地制定清潔生產的技術標準和相應的指標體系。編制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印染行業清潔生產指南和技術手冊,以幫助企業有章可循,有參考借鑒,改變印染行業清潔生產因缺乏規范與強制力、約束力而難以推行和實施的狀況,提高其實現程度,從而規范印染行業的清潔生產。
4.3加大宣傳力度,調動印染行業清潔生產的積極性
印染行業的清潔生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各部門方方面面的工作,只有充分調動起廣大職工的積極性,把清潔生產的思想自覺的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清潔生產才能順利的開展下去。通過宣傳,使廣大職工了解清潔生產的目標是節省能源,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提高效率。通過推進清潔生產可以推進各種節能技術的實施,節約原材料,減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降低物料和能源的損耗,提高產品質量,同是還可以在企業中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完善企業的管理制度,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從而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為印染企業生存、發展營造更大的空間。
4.4提供良好的清潔生產技術指導和服務平臺
技術信息的提供,對于推行印染行業清潔生產和提高其經濟競爭力日益重要。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一方面應組織科研力量,關注國內外印染行業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加大對印染行業污染物無害化處理與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等的研究開發強度和推行力度,為印染行業清潔生產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建立印染行業清潔生產信息系統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向印染行業提供有關清潔生產的方法和技術及清潔生產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務。
4.5鼓勵引導印染行業進行ISO14000環境管理認證
ISO14000環境管理認證的實施,有利于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這與企業推行清潔生產的目的是一致的,它強調了污染預防,全過程的環境管理與控制,實施標準可加速印染行業結構調整,促進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節能、降耗,降低成本,減少污染物排放量,減少環境風險和環境費用。清潔生產應與ISO14000結合并互相促進,使清潔生產推行具有更好的制度保障。
4.6加強印染行業內部管理,以管理促進清潔生產實施清潔生產,管理是保障。根據生產全過程控制的概念,環境管理要貫穿于印染生產的整個過程,落實到企業的各個層次,分解到生產的各個環節,與生產管理緊密結合起來。
管理措施一般花費較小,不涉及基本的工藝流程,但收效大。其中包括安裝必要的儀表,加強計量監督;消除跑、冒、滴、漏;將環境目標分解到企業的各個層次,環境考核指標落實到各個崗位,納入崗位責任制中;完備可靠的統計和審核及其信息反饋;有效的指揮調度,合理安排生產日程;減少設備清洗頻率,優化清洗方法;原料和成品要妥善存放,保持合理的原料庫存量;公平的獎懲制度;組織安全文明生產等。
4.7樹立行業典型,推進清潔生產
樹立行業清潔生產典型,可以把政府推行印染行業清潔生產的導向目標與印染行業的積極性結合起來。典型的樹立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廣性,在經濟上有可行性,便于推廣其先進經驗。政府通過樹立一批印染行業清潔生產的示范企業,為在全國范圍內加快推行印染行業清潔生產積累經驗,探索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政府推動清潔生產的管理體系、政策體系和運行機制,逐步建立印染行業自覺實施清潔生產的有效機制。
5·結語
資源的不斷減少,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越來越嚴,使得印染行業不得不向集約型生產方式轉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的頒布,以法律的形式要求全國各個企業必須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由于我國印染行業清潔生產工作起步較晚,積累的經驗不多,在推廣的過程中難免要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應該相信,隨著清潔生產的不斷推廣,經驗的不斷豐富,這些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楊書銘.紡織印染行業清潔生產和廢水處理[J].中國環保產業,2007(10):30-33.
2·朱慎林,趙毅紅,周中平.清潔生產導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3·曹曉紅.印染企業實施清潔生產與污水回用[J].山東紡織科技,2008(6):25-27.
4·彭松,蔣克彬,王文.印染企業節能減排措施[J].大眾科技,2008(10):87-88.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