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廢水取自本地某印染廠,水質混濁,呈藍色,pH為10. 3。圖1、2、3為原粉煤灰、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復合混凝劑3種混凝劑對印染廢水進行脫色試驗效果比較。
從圖1~圖3可以看出:原粉煤灰對實際染料廢水也有一定的脫色效果,但是脫色率較低,且粉煤灰投加量大(投加濃度為90 g/L),這樣給后續(xù)的廢水處理處置帶來麻煩。復合混凝劑對印染廢水的脫色率高于原粉煤灰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的脫色率。因此,相對于混凝劑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和原粉煤灰而言,復合混凝劑對染料廢水的處理有一定的優(yōu)勢。
2.2 廢水水溫對印染廢水脫色率的影響
為考察廢水水溫對脫色率的影響,取8個錐形瓶向其中加印染廢水100 mL,調溶液pH值,分別加一定量的復合混凝劑,分別在不同吸附溫度下進行吸附脫色試驗[4],結果見圖4。
由圖4可知:廢水溫度升高脫色率增加當水溫在25℃時效果最好,繼續(xù)升高廢水溫度脫色率下降。原因是復合混凝劑的吸附特點是溫度升高有利于反應的進行,因此,隨著溫度的升高,處理效果變好,但是溫度高于35℃,由于絮凝劑的絮凝性能遭到破壞,處理效果變差。所以適當提高廢水的溫度有利于處理效果的提高,但不能過高。試驗選定脫色溫度為25℃。
2.3 酸度對印染廢水脫色率的影響
為考察溶液pH值對印染廢水處理效果的影響,取7個錐形瓶向其中加印染廢水100mL,再加1.0 g復合混凝劑,調不同的pH值,進行脫色試驗[5],結果見圖5。
由圖5可以看出,其脫色率隨pH的變化而變化。在p<9條件下,印染廢水的脫色率隨pH值的增大而增大,在pH9堿性條件下印染廢水的脫色率隨pH值的增大而減小。這說明復合混凝劑的活性在偏弱堿性環(huán)境下被激活,其離子交換與吸附性能增加。在強堿性條件下,其H+被中和,活性減少,吸附與交換性能減弱。因此,最佳脫色酸度應為pH=9.0。
2.4 反應時間的影響
為考察溶液反應時間對印染廢水處理效果的影響,取8個錐形瓶向其中加印染廢水100 mL,再加1. 0g復合混凝劑,調溶液pH值為9,吸附不同時間后,離心分離,測定其吸光度,計算脫色率,結果見圖6。
由圖6可見脫色率在5min時已經達到97%以上,隨著反應時間的繼續(xù)增加,脫色率又緩慢下降。因此試驗的最佳時間取55 min。
2.5 復合混凝劑的用量對印染廢水脫色的影響
在25℃、pH=9的條件下,于7只燒杯中分別加入不同量的復合混凝劑及100mL印染廢水,攪拌吸附55 min,離心分離,測定復合混凝劑投加量對脫色率的影響[6],結果見圖7。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