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雙波長分光光度測定法
退漿廢水中一般都含有淀粉等其它組分,理論上可以根據PYA和淀粉與碘都能顯色,吸光度具有加和性,用單波長分光光度法同時測定,但對于淀粉和PVA吸收峰相互重疊的雙組分試樣,用單波長分光光度法必須解聯立方程,才能同時測定,計算繁瑣。采用雙波長分光光度法則比較簡單,可同時對吸收曲線部分重疊或完全重疊的多組分體系進行快速測定。
1.2.1 原理
溶液中有兩種物質,在兩個波長λ1、λ2狀態下測定出吸光度Al、A2,根據朗伯-比爾定律:

雙波長分光光度法測定x、y組分體系中X組分的濃度是從Y組分的吸收光譜曲線上選出具有相同吸光度的兩個波長,波長λ2(通常為測定波長)和波長λ1(參比波長)進行波長組合。因此,波長組合 λ1和λ2的選取是方法的關鍵。
對雙組分混合體系,所選擇的波長組合λ1、λ2必須符合兩個必要條件:(1)在這兩個波長處,共存組分應具有相同的吸光度(等吸光度點),即△A=0;(2)在這兩個波長處,待測組分的吸光度差值△A應足夠大。波長組合λ1、λ2的選擇一般采用雙波長等吸光度點作圖法選定。以測定x.y兩組分混合體系中X組分為例,選擇x的最大吸收波長λ2為測定波長,從此點作波長軸的垂線,與Y的吸收光譜曲線交于一點,過此點作波長軸的平行線,與y的吸收光譜曲線相交于另外一點,即為等吸光度點。以此作為參比波長λ1,用此波長組合測定x、Y混合體系中X組分的含量時,測得的△A值與Y組分濃度無關。如果有多個等吸光度點,則應選擇△A值較大,且波長差較小的兩波長組合,以提高測量的精密度。此外,測定波長也不一定在待測組分的最大吸收處,只要滿足△A足夠大即可。
1.2.2 應用實例
范雪榮等對同時測定組合漿料中PVA和淀粉含量的雙波長分光光度法進行了研究。參考PVA(10 m/L)和淀粉(80 mg/L)的吸收光譜曲線及雙波長等吸光度點作圖法,選取λ2= 624 nm,λ1=500 nm為測定混合組分中PVA的參比波長。
顯色體系的選擇:硼酸介質:40 g硼酸溶于1 L 水中,碘-碘化鉀溶液:升華過的碘l2.7 g及25 g 碘化鉀溶于蒸餾水中,稀釋至1 L。
硼酸濃度對吸光度的影響: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4%硼酸用量在6.00 mL~20.00 mL范圍內,淀粉與碘形成的絡合物的吸光度基本不變,而 PVA與碘形成的絡合物的吸光度開始逐漸上升。
硼酸用量在l2.00 mL-20.00 mL范圍內,吸光度基本上不變。實驗選用4% 硼酸溶液l5.00 mL。
碘用量對吸光度的影響:碘溶液用量在2.00 mL~4.00 mL范圍內時,PVA與碘形成絡合物的吸光度變化甚小,實驗選用2.00 mL碘-碘化鉀溶液。
參考PVA和淀粉吸收光譜圖及雙波長等吸光度點作圖法,選取λ2=624/nm作為測定混合組分中 PVA的測定波長,選定參比波長λ1=500 nm。
于奕峰等 對雙波長分光光度法測定退漿廢水中聚乙烯醇和淀粉濃度進行了研究。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