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PECH-amine對棉織物改性,自制低溫自交聯粘合劑為固色劑,探討其在涂料染色中的應用性能.結果表明:棉織物經PECH-amine改性后,改變了棉纖維對涂料的吸附能力,使得涂料對棉纖維的上染率和染深性提高;經自制低溫自交聯粘合劑交聯固著,改性棉織物的染色牢度和手感均較好.探討了棉織物的改性及涂料染色工藝,優化的改性工藝為:改性劑4 g/L,燒堿6~8 g/L,浴比1∶30,80℃處理30 min,水洗至中性.優化的涂料染色工藝為:涂料<8%(owf)時,浴比1∶20,中性條件下90℃染色50 min,取出,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涂料染色工藝簡單、操作方便、適應性強,特別適合小批量、多品種、交貨快的市場需求.但涂料不溶于水,對纖維沒有親和力.因此,常規涂料染色是利用粘合劑將涂料固著在纖維或織物上,造成織物手感發硬、濕摩擦和刷洗牢度差,染色時存在粘軋輥、涂料泳移、染色不勻和染深性差等缺點.[1-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國內外研究者進行了大量研究,相繼開發了一些涂料染色助劑,如接枝劑、增深劑等,用這些助劑對纖維或織物進行改性或接枝,提高涂料直接上染纖維的能力,減少粘合劑的使用,改善涂料染色后織物的手感以及牢度等性能.[4-8]PECH-amine是環氧氯丙烷的胺化物,在堿性條件下可以和纖維素纖維發生共價鍵結合.利用它對纖維進行改性處理,使涂料能上染棉纖維;利用低溫自交聯粘合劑的固著,使得被吸附在纖維上的涂料具有較高的牢度.本文探討了PECH-amine對棉織物進行化學改性以及在涂料染色中的應用性能.
1·試驗
1.1材料及儀器
織物:斜紋絲光純棉織物.藥品:涂料黃FGN(鄭州豫星紡織有限公司),纖維素改性劑PECH-amine,低溫自交聯型粘合劑(自制),燒堿(工業品)等.
儀器:MSC-1多光源分光測色儀(日本須賀試驗機株式會社),JA2003電子天平(上海精密儀器有限公司),HH-S型恒溫水浴鍋(鞏義市英峪儀器廠),LLY-01B電腦控制硬挺儀等.
1.2改性及染色工藝
改性:將織物浸入含有纖維素改性劑和燒堿的工作液中,40℃入染,以2℃/min升溫至一定溫度,在該溫度下浸漬一定時間后取出,水洗. 染色:將經改性工藝處理的織物浸入含有涂料的一定浴比工作液中,40℃入染,10 min后加入粘合劑5g/L,以2℃/min升溫至一定溫度,在該溫度下浸漬一定時間后取出,水洗,皂洗(洗衣粉5 g/L,純堿3 g/L,浴比1∶30,95℃以上,3~5 min),水洗,晾干.
1.3測定
K/S值:在MSC-1多光源分光測色儀上測出所染織物最高吸光λmax的R值,按公式K/S=(1-R)2/2R求出織物表面得色量.
織物染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評定按照GB/T 3921.1-1997測試.耐摩擦色牢度評定按照GB/T 3920-1997測定.
2·結果與討論
2.1改性工藝
2.1.1改性劑和燒堿用量
從表1可以看出,改性劑用量并不是越多效果越好.整體來看,改性劑以4 g/L時表觀色深值最大,超過4 g/L表觀色深值反而降低.原因是在一定用量的堿液中,纖維素上羥基發生離解生成Cell-O-的量是一定的,反應達到平衡時所消耗改性劑的量也一定.當改性劑用量過高,改性劑分子大量堵塞在纖維表面,影響涂料在纖維表面的吸附,同時,改性劑用量4 g/L時牢度也較好.因此,改性劑用量以4 g/L為宜.

另外,從表1還可以看出,燒堿在改性中能促進改性劑與纖維素纖維的反應.在燒堿較低用量(<8 g/L),無論改性劑用量多少,改性效果隨著燒堿用量的增加而顯著提高,超過一定值時,即使用量繼續增加,改性效果提高不明顯,有的反而有所降低.因此,確定燒堿用量為6~8 g/L.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