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圖4可看出,隨著m(PAC)/m(PAM)值的不斷提高,微絮凝對濁度去除效果非常明顯。當加藥比從1升高到8時,微絮凝對濁度的去除率從50%升高到92%,繼續增大PAC加藥量時,濁度去除率反而有下降趨勢。這是因為PAC可以中和膠體表面的負電荷,在攪拌的作用下膠體容易長大進而沉降去除,但過量投加的PAC會使得膠體獲得相同的正電荷相互排斥而難以長大[5],使去除率下降;m(PAC)/m(PAM)為8時最佳。微絮凝對CODCr和氨氮的去除率基本穩定在20%和8%左右。
2.2.2 PAC和PAM的加藥量的影響
固定m(PAC)/m(PAM)為8,不斷加大PAC和PAM投加量,觀察其對污染物去除的影響,如圖5所示。

從圖5可看出,隨著PAM投加量從5 mg/L不斷增大到10 mg/L,絮體不斷結大,沉降效果變好,濁度平均去除率從90%增大至93.5%,CODCr平均去除率從15%升高至20%,氨氮去除率基本維持在7%~8%;當PAM投加量進一步增大時,CODCr去除率卻出現了明顯的下降過程。這是因為,PAM是一種高分子有機物,過量投加的PAM會以CODCr的形式出現在水中[6],同時濁度和氨氮去除率升高幅度并不明顯,因而PAM和PAC最佳投加量分別為10、80 mg/L。經過BAF-微絮凝處理,經加氯殺菌后,各項水質指標見表2。

2.3成本分析
該工藝主要運行成本為2臺1 kW提升泵和鼓風機電費、藥劑費等。電費約為0.15元/m3,藥劑費約為0.2元/m3,總的運行成本約為0.35元/m3。
3·結論
(1)BAF可較好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各項污染物,當氣水體積比為3,運行周期為15 d,BAF對CODCr、氨氮、懸浮顆粒物的去除率分別達到86.5%、93%、75%。
(2)微絮凝可較好地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濁度,當PAC和PAM投加比為8、PAC和PAM投加量分別為80、10 mg/L;其對CODCr、氨氮、濁度的去除率分別為20%、7.5%、93.5%。
(3)BAF-微絮凝工藝可以較好的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各項主要污染物,CODCr、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88%、94%,濁度和懸浮顆粒物的平均去除率均為99%以上。處理后水質符合一般工業用水的水質要求,且成本低廉,僅為0.35元/t,該工藝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李燕莉.電凝聚對微污染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研究[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04.
[2]羅茜,李遠軍,張銳,等.BAF工藝在污水處理廠的運用[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2(1):34-35.
[3]張詩華,鄭俊,張剛,等.A/O體積比對BAF前置反硝化工藝性能的影響[J].水處理技術,2010,36(1):70-73.
[4]焦陽,李軍,朱向東,等.BAF深度處理二沉池出水的抗沖擊能力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10,26(3):103-105.
[5]黃瑞敏,林德賢,謝春生,等.混凝脫色-懸浮曝氣生物濾池處理印染廢水[J].工業用水與廢水,2006,37(1):81-83.
[6]閆昭輝,董秉直.混凝/超濾處理微污染原水的試驗研究[J].凈水技術,2006,25(4):35-36.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