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中主要研究了稀土在絲黏混紡針織物的天然染料(梔子黃)染色中的應用。通過試驗分析了梔子黃染料的染色性能,篩選了不同稀土,分析了不同媒染方式、媒染劑(稀土)用量、pH值對染色效果的影響,并通過正交試驗得出稀土作為媒染劑的優化工藝:同浴媒染法、稀土(Pr/Nd)2O3用量為0.3%,始染溫度為30℃,染色溫度為70℃,pH值為3,升溫速率為1℃/min。闡述了稀土用于梔子黃染料染色中的媒染作用為:可獲得較好的染深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染色牢度。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對自身健康的重視,天然染料的開發和應用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合成染料相比,天然染料無毒、無害,具有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同時,天然染料染色的織物還具有自然的香味。由于天然染料色素成分的不確定性,使其染色的織物具有自然、樸素、雅致的效果。而絲綢針織物屬于高檔服裝面料,除用作高檔禮服外,絕大部分用于內衣、睡衣等貼身衣物,因此,使用天然染料染絲綢針織物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1~2]。
但是,天然染料上染絲綢也存在一些缺點。由于天然染料普遍存在染色牢度差的問題,若染色時使用重金屬媒染劑進行媒染,還會帶來環境問題。因此,考慮利用稀土作為一種新型媒染劑,在提高天然染料染色牢度的同時,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類副族中的鈧、釔和鑭系元素的總稱[3~4]。
1·稀土媒染作用原理
用稀土作為媒染劑對織物進行媒染染色是植物染料-稀土-織物三者形成穩定絡合物的過程。稀土離子起絡合作用,它作為中心離子與作為配位體的帶負電的染料陰離子絡合。稀土離子的電子結構為(n-1)d4nS2,可以失去3個電子,原子半徑比其他過渡元素大。在其周圍可容納較多的配位體,配位數多為6,具有形成絡合物的強烈傾向。稀土離子通過靜電引力與有機配位體形成配位鍵,而稀土離子與含羧基的檸檬酸所形成的絡合物中,顯示部分共價特性,起著多次配位作用。稀土與植物染料形成的絡合物的穩定性大致與檸檬酸相同。因此植物染料-稀土-纖維之間相互作用形成了穩定的絡合物,從而提高染色牢度[5~8]。
2·試驗用品和方法
2.1試驗用品
2.1.1織物及藥品
絲黏混紡針織物(55/45,175g/m2);稀土(Pr/Nd)2O3、CeO2、La2O3、Re·Nd、La2(CO3)3、Ce2(CO3)3;梔子黃染料(食品級),冰醋酸(AR)、氫氧化鈉(AR)等。
2.1.2儀器與設備
RY-25012常溫染樣機、Ad-venturer電子天平、WFJ2100型分光光度計、SF600型計算機測色配色儀、ROACHES耐洗色牢度試驗儀、Atlas CM-5摩擦牢度試驗儀、JENCO 6371型pH計、U-331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
2.2染色工藝曲線
2.2.1同浴法
同浴法染色工藝曲線如圖1所示。

2.2.2前媒法
前媒法染色工藝曲線如圖2所示。

2.2.3后媒法
后媒法染色工藝曲線如圖3所示。

2.3測試方法
2.3.1上染百分率的測試
參照染整工藝試驗,上染百分率通過測試染色殘液的吸光度,按以下公式計算:
上染百分率=(1-nA/mA0)×100%
式中:m為染色前染液稀釋的倍數;n為染色后染液稀釋的倍數;
A0為染色前染液稀釋后的吸光度,A為染色后染液稀釋后的吸光度。
2.3.2染色K/S值的測定
使用SF600型計算機測色配色儀按其操作規程測試染色樣品的K/S值和相關指標。
2.3.3耐洗色牢度的測試
按GB/T 3921.1—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洗色牢度:試驗1》測試。
2.3.4耐摩擦色牢度的測試
按GB/T 3920—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測試。
3·結果與討論
3.1梔子黃染料性能分析
3.1.1梔子黃染料在不同pH值條件下的穩定性
將梔子黃染料配制成0.02 g/L的溶液,并以醋酸調節pH值分別為3.0、6.8、10.0,利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測試梔子黃染料溶液在不同pH值(酸性、堿性和中性)條件下的光譜曲線,結果如圖4所示。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