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實驗結果與討論
2.1印染廠廢水中油類污染物成分初步分析
將采自湖州市某印染廠的含油廢水用CCl4萃取出油類物質,進行紅外光譜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圖2中1 377 cm-1處的峰為CH3的特征峰,2 924 cm-1和2 855 cm-1是CH3和CH2的C-H伸縮振動峰,1459 cm-1為CH3、CH2的面內變形振動峰,位于723 cm-1處的峰進一步說明該物質是烷烴類物質。同時對油樣進行紫外吸收光譜測定,可以推斷油樣中含有具共軛雙鍵的化合物[7-8]。

2.2標準曲線的繪制
以重蒸餾正己烷為溶劑配制濃度分別為3.164mg/L、15.82 mg/L的標準油溶液并于215~255 nm波長處進行光譜掃描,結果見圖3。從圖中得出該油樣紫外最大吸收波長為230 nm。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得的標準曲線如表2,從線性回歸方程上可以看出具有較好的線性關系。

2.3丙綸吸油氈對廢油的吸附性能研究
稱取0.5 g丙綸吸油氈分別吸附油溫為20℃、35℃、45℃、55℃、60℃的廢油,試驗結果如圖4。從圖中可看出吸油氈吸油速率快,一般在10 s之內就達到飽和吸附量的80%,低溫時,吸油氈的飽和吸附量可達到10 g/g。隨著油溫的升高,吸附與解吸速率加快,使得達到吸附飽和的時間縮短,但飽和吸附量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隨著溫度的升高,油品粘度下降,不利于油粒滯留在吸油氈的疏松空隙內。

2.4吸附次數對丙綸吸油氈吸附性能的影響
將吸附飽和的丙綸吸油氈離心分離,測定保油率,之后用離心分離后的吸油氈吸附油溫為35℃的廢油,測定其飽和吸附量,如此循環試驗,研究吸附次數對丙綸吸油氈吸附性能的影響,試驗結果如圖5所示。從圖5可以看出隨著吸附次數的增加,吸油氈飽和吸附量略微下降,但降幅不大,吸附量保持在8.8 g/g左右。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滯留在吸油氈空隙間的油被排除,而吸附在材料表面的油仍會殘留,總體上丙綸吸油氈的保油率維持在2%左右。

2.5丙綸吸油氈吸附處理含油廢水

2.5.1靜態吸附試驗
取200 mL印染廠含油廢水,加入適量丙綸吸油氈,在恒溫調速搖瓶柜中以200 r/min轉速進行靜態吸附試驗,研究吸附時間、吸附溫度以及廢水pH值對去除率的影響。
2.5.1.1吸附時間對油類污染物去除率的影響
廢油去除率隨吸附時間的變化情況見圖6。在吸附初始階段,隨著吸附時間的增加,廢油去除率急劇加大,此時吸附速率大于解吸速率,此后隨著吸附的進行,吸附速率逐漸下降,解吸速率逐漸增大,當吸附時間達到35 min時,吸附達到飽和,吸附與解吸達到平衡,廢油去除率基本穩定在90%左右。

2.5.1.2吸附溫度對油類污染物去除率的影響
不同吸附溫度下廢油的去除情況見圖7。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