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2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纖維的白度增加。這是由于溫度升高,加速了過氧乙酸的分解。但當超過一定溫度時,過氧乙酸分解過快,只有部分參與反應,其余的都消耗在工作液中。因此,溫度超過80℃時,纖維的白度有所下降。表2顯示,隨著溫度升高,纖維強度先稍有上升,然后下降。分析認為,大豆纖維在紡絲時,經過拉伸、卷繞等一系列加工后,纖維內部存在著的內應力隨著溫度的升高得以釋放,表現出纖維強力有所增加;當處理溫度超過60℃時,纖維表面蛋白質受到損傷,因而纖維強力又有所下降。
2.3漂白時間對漂白織物白度的影響
在不同的加熱時間下進行過氧乙酸漂白實驗,漂白織物的白度測試結果見表3。

由表3知,隨著時間的延長,白度提高,但當時間超過60 min后,白度提高趨于平緩,這可以從工作液中氣泡量的多少來判斷。在實驗中發現,漂白60 min前,氣泡量很多;超過60 min后,氣泡量明顯減少,而且過氧乙酸的氣味也會變得很淡。因此認為過氧乙酸在漂白60 min前已基本分解完全。過氧乙酸分解速率與其質量濃度有關,質量濃度高,分解快;質量濃度低,分解慢。隨著時間的延長,過氧乙酸質量濃度逐漸下降,分解速率也同時降低,漂白白度增加緩慢,因此靠延長時間來提高白度不可取,且浪費能源,增加加工成本。強度受時間影響的原因與溫度相似。
2.4漂白pH值對漂白織物白度的影響
在不同的pH值條件下進行過氧乙酸漂白實驗,測試漂白織物的白度及頂破強力,結果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pH值由4增至10,纖維的白度先增加后降低,pH值在4~6范圍內,白度隨著pH值增高而增加;pH值在6~8時,白度基本保持不變;當pH值大于8時,白度明顯下降。這是由于pH值很低時,過氧乙酸較穩定,不易分解生成—OOH基,因而漂白效果較差;隨著pH值增大,堿性增強,過氧乙酸分解速率加快,生成的—OOH基增多,因此白度提高;當pH值大于8時過氧乙酸分解速率過快,生成的—OOH基來不及發揮作用便消耗在工作液中,使白度值降低;pH值為6~8時,過氧乙酸分解速率適中,分解生成的—OOH基能迅速與纖維發生反應,因此白度值較高。在表4中,隨著pH值的增加,纖維強度隨之發生變化,pH值在4~7范圍內,強度值基本保持不變;當pH值大于7時,強度明顯下降。綜合考慮白度和強度的影響,pH值取5~7。
3·結論
1)大豆蛋白纖維具有合成纖維的機械性能,單紗斷裂強力在3.0 cN以上,是一種具有高強度的纖維。它吸濕性好,對酸堿穩定性好,但是耐熱性能較差。
2)大豆蛋白纖維的漂白受其工作液的質量濃度、溫度、pH值、加熱時間的影響。
3)通過試驗分析,認為過氧乙酸能有效提高大豆纖維白度,其較佳工藝為:過氧乙酸8 g/L,溫度60℃,滲透劑JFC 2 g/L,浴比1∶50,pH 6,加熱時間60 min。
參考文獻:
[1]鄭汝東,王麗.過氧乙酸在大豆蛋白纖維針織物漂白工藝中的應用研究[J].上海紡織科技,2004(4):32-33.
[2]唐人成,宗平,王均華,等.氧化和還原漂白對大豆纖維結構性能的影響[J].印染,2004,30(11):1-6.
[3]沈加加,羅曉菊.大豆蛋白纖維針織物過氧化尿素漂白[J].印染,2006,32(18):20-22.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