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孔雀羽毛顯微結構
在100倍的放大倍數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羽毛在白光照射下呈現彩色(圖2(a))。隨著觀察角度的變換,顏色差別很大,從淡黃到深綠。在放大500倍后,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小羽枝的色彩呈現金屬光澤,表面有清晰的鱗片層,呈竹節狀結構(圖2(b))。

因為孔雀羽毛不導電,我們對羽毛樣品進行蒸金膜處理,采用1500 V電壓,3 mA的電流,蒸金膜處理1.5分鐘兩次。所選的孔雀羽毛是分別在光學顯微鏡下呈現黃綠色和藍色的兩個區域。圖3是黃綠色孔雀羽毛在掃描電鏡觀察下的微觀結構圖,放大200倍。與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鱗片狀結構相同,小羽枝的軸直徑平均為50~80μm,每個節的長度平均為30~40μm。

根據文獻[1],這些外在結構并不是生成色彩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對孔雀羽毛更為微觀的結構進行了觀察。從小羽枝上鎖定一個羽毛裂紋,通過更高倍數進一步放大觀察其微觀結構。圖4為孔雀羽毛黃綠色區域的微觀結構逐步放大圖,放大倍數從1500倍,8000倍,15000倍到最高的25000倍。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