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工藝要點與難點
2.3.1 原料前處理
多元中長紡紗的關鍵和難點是控制各工序短絨率,以保證成紗強力和條干,用牽斷代替切斷,可減少20mm以下短絨率,保護纖維長度,提高質量和制成率。
掌握原則:如果用棉花,前道要經過開清棉處理,以清除棉雜。第一,不增加短絨;第二,將超長纖維切斷。
2.3.2 染色與和毛工藝
1)染色。一般用散纖染色,盡可能用低溫染色,注意染色和烘干過程中的纖維質變及損傷。
2)和毛、開松、加油水。加入適量的油水和抗靜電劑,計算好加油量及油水比,控制原料達到規定的含油率及回潮率。使纖維表面平滑,減少梳理時的損傷,和毛開松的重點是原料開松塊大小的均勻度,開松塊越小,越有利于梳毛喂入的均勻。所以,和毛的開松混合,加油水的均勻,如何減少纖維損傷是十分重要的。注意按照“橫鋪直取”方法,使混合均勻。原料數量少的,還要“假和”。
3)儲存。加油水混合后要儲存24小時,如遇急用,也不應小于18小時。
2.3.3 梳理部分
1)重量不勻率控制。自調勻整檢測喂入料厚度,電腦控制自動調節給棉羅拉與道夫速度。一般用開式自調勻整。效果:重量不勻率可控制在3%以內,無自調勻整常常超過6%。
2)合理配置錫林、蓋板針布型號。
3)加強分梳、除雜。可在刺輥下增設分梳板,去除結雜、粒子、改善清潔度。
4)加強吸塵,改善環境。廢花廢毛由負壓吸管吸出至塵袋內。
2.3.4 并條部分。末并采用自調勻整,降低短片段不勻率。
2.3.5 細紗。配置緊密紡裝置,可減少毛羽及飛花,減少3mm以上毛羽70%左右,強力提高5%-15%。
2.3.6 蒸紗。對紗線加濕、定捻、定型,減少縮率,保持適當的回潮率。多元中長紡紗細紗捻系數一般為115~ 125左右,一般與織物緊度相配合,針織物注意捻度平衡,防止織物歪斜。
2.3.7 定量與牽伸。由于原料是染色纖維,纖維強力較低,小定量有利于提高梳理度,提高混合效果,而小牽伸有利于降低斷頭和不勻。
2.3.8 操作與環境。加強清潔工作,尤其要注意設備的紗線通道清潔及半制品清潔。有條件的在機臺上增設吹吸裝置,保持設備、環境的清潔。同時生產不同品種的紗對環境溫濕度要求不同,應重視溫濕度對紡紗的影響,根據品種分開考慮,并且絹絲等在制品不宜放置過久。
3 結語
多元中長紡紗在豐富產品品種、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有很大的市場潛力,目前仍有幾個問題需進一步研究:
1)對于大多數的色紡產品而言,如何提高混和效果、提高制品結構均勻度以滿足產品要求;
2)有針對性地開發適合多元中長紡紗的專用設備和元器件,如采用羅拉梳理機減少纖維損傷,采用適合的針梳機以滿足加工原料長度的要求;
3)發展對行業進一步規范的要求等。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