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漬溫度對染色均勻性的影響明顯是因為陽離子溶液的pH值在10.5左右。在堿性條件下,真絲綢帶大量負電荷。因此,在浸漬陽離子溶液時,真絲綢吸附陽離子的速度很快,結果吸附不均勻,即陽離子在真絲綢上的分布不均勻。在溫度低時,陽離子被真絲綢吸附后沒有足夠的動力發生移動,即解吸附和重新吸附困難,所以,真絲綢在后來的染色中染色均勻性很差。在浸漬溫度較高時,由于溶液熱運動的影響,吸附在真絲綢上的陽離子容易發生解吸附和重新吸附現象,這樣,吸附在真絲綢上的陽離子發生重新分配,分布均勻性得到提高。所以,浸漬溫度越高,染色均勻性提高。但是,溫度不宜太高,否則陽離子上的環氧丙基發生水解,影響陽離子在真絲綢上的接枝。
2.5帶液率與染色均勻性的關系
表3是真絲綢浸漬陽離子溶液后的帶液率與染色均勻性的關系。其浸漬季銨離子溶液的溫度為80℃,染色時用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十四烷基硫酸鈉作勻染劑。從表中可以看到,真絲綢的帶液率越低,染色均勻性越好。

即使浸漬時陽離子在真絲綢上分布均勻,但是,吸附在真絲綢上的溶液由于帶有大量的季銨陽離子化合物,在烘焙接枝時,如果真絲綢上的帶液率較高,溶液會發生泳移現象,使得真絲綢有的區域帶的陽離子溶液多,有的區域小,導致烘焙后真絲綢接枝的陽離子分布不均勻。因此需要控制真絲綢的帶液率,以控制陽離子溶液的泳移現象,使真絲綢接枝的陽離子均勻。當然,帶液率越低,泳移現象越輕。
2.6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與染色均勻性的關系
即使真絲綢接枝陽離子時陽離子在真絲綢上的分布很均勻,但在染色時,也會發生染色不均勻的現象。接枝陽離子的真絲綢,真絲綢上的陽離子對染料分子產生強烈的吸引作用,使得絲綢在染色時,染料分子被迅速地吸附在真絲綢上。一般染色時染料在織物上的染色需要50 min左右,而季銨化真絲綢在染色時2~4 min染料就全部被吸附在真絲綢上。由于吸附太快,染料分布不均勻。同時,由于真絲綢上接枝的陽離子對染料分子的作用非常強,即使在100℃條件下,染料的移染也很困難,因此,極易出現染色不均勻。
圖6~圖9是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十四烷基硫酸鈉(C14H29SO4Na)對季銨化真絲綢的緩染作用。從圖中可以看到,十四烷基硫酸鈉的緩染作用十分明顯,在染液中添加少量的十四烷基硫酸鈉后,染料的上染速度有很大的降低。活性翠藍KN-G、活性艷紅K-2N、活性紫K-3R、活性嫩黃B-4GLN在十四烷基硫酸鈉質量濃度分別為:1.2,0.67,0.67,0.83 g/L時,染料上染率接近100%時,上染時間就延長到50 min。如果十四烷基硫酸鈉質量濃度過高,染料的上染率會發生大幅度下降。

十四烷基硫酸鈉對季銨化真絲綢染色的緩染原理是:十四烷基硫酸鈉帶負電荷,分子量比染料分子小得多,泳動速度相對要快得多。在染色時,十四烷基硫酸鈉比染料分子更容易與真絲綢上的季銨陽離子結合。但因為染料分子比十四烷基硫酸鈉分子大得多,與真絲綢上的季銨陽離子結合比十四烷基硫酸鈉要強得多,因此,雖然十四烷基硫酸鈉先與真絲綢上的陽離子結合,但會被染料分子置換下來。當然,如果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濃度過高,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與真絲綢陽離子的結合趨勢增大,一部分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會吸附在真絲綢上,不能被染料分子置換下來,繼續占據陽離子結合位點,結果染料的上染率會大幅下降。

在十四烷基硫酸鈉的作用下,染料的上染速度大幅降低,緩染作用很明顯。染得的真絲綢染色均勻性大幅提高。
3·結語
真絲綢浸漬陽離子溶液的溫度、浸漬陽離子溶液后的帶液率是影響真絲綢接枝季銨陽離子均勻性的重要因子,因此成為決定季銨化真絲綢染色均勻性的重要因子。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十四烷基硫酸鈉對季銨化真絲綢的染色具有很好的緩染作用。真絲綢浸漬陽離子溶液時盡量提高浸漬溫度、降低帶液率和使用十四烷基硫酸鈉表面活性劑作為緩染劑,就能使季銨化真絲綢染色染均勻。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