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上染百分率的測定
(1)最大吸收波長測定和標準工作曲線制作準確稱取0.025g活性染料于燒杯中,用少量蒸餾水調勻,再加入蒸餾水是染料溶解。然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作為標準染液。
用移液管分別吸取標準染液25mL、20mL、17.5mL、15mL、12.5mL、10mL、7.5mL于編號1-8號的5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任選其中一個濃度的染液,用1cm厚的比色皿在分光光度計上測定不同波長時的吸光度。以波長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做圖,得出該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長。
分別測定不同濃度染液在最大吸收波長時的吸光度,以1號染液的濃度為100%,計算其他染液的相對百分濃度Ci(%)為橫坐標,測定的吸光度為縱坐標做圖,制得該染料的標準工作曲線。
(2)上染百分率的計算
在各自的染色工藝(表2-3)條件下染色,從染色殘液和洗滌液的混合液(250mL)中,用移液管吸取2 ml于50 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在分光光度計上測定其吸光度,然后從該染料的標準工作曲線上讀出相應的染料百分濃度C,再按下公式計算相對的百分率(%):
上染百分率=100%–C
式中:C——染色殘液中染料量(%)

2.3.4吸盡率和固色率的測定
本實驗參照GB2391-80染料吸盡率、固色率測試方法[19],具體操作如下:
按實驗處方配制三個染浴,其中一個染浴加入被染織物,另兩個不加織物的染浴稱為標準染液,然后三個染浴按同樣的染色工藝曲線操作,直至完成染色過程。將織物擠干后取出另外放置,先不經過水洗、皂煮,整個操作過程所有染液不可損失。
2.3.5皂洗牢度的測定
本實驗參照GB3921.1-1997紡織品耐洗色牢度測試方法[20],具體操作如下:
取5×10厘米試樣布,正面貼附面積相同的標準白織物使之完全吻合,并用白線將四周縫合(針距2~3厘米)。投入100ml規定濃度、溫度(皂粉4g/L,純堿2 g/L。95±2℃)的皂液中,稍加攪拌使其濕透,在規定條件下處理30分鐘,取出,用40℃軟水洗滌并略加擠壓,將試樣和白標準織物分開,在室溫或40℃以下干燥。分別評定皂洗褪色和白布占色級別。
2.3.6摩擦牢度的測定本實驗參照GB/T3920-1997紡織品耐摩擦色牢度測試方法[21],具體操作如下:試樣為5×2 0cm,經緯向各兩塊,分別測干摩擦牢度和濕摩擦牢度,標準摩擦牢度用棉布為5×5cm。
(1)干摩擦牢度測定
將標準摩擦布固定在耐摩擦色牢度儀上,并使摩擦布的經向與摩擦頭運行方向呈45°角,在干摩擦試樣的長度方向上10s內摩擦10次。然后用變色用灰卡評定摩擦位置的干摩擦褪色級數,用沾色用灰卡樣評定摩擦布的干摩擦沾色級數。
(2)濕摩擦牢度測定
先將標準摩擦布用蒸餾水浸濕,然后將濕摩擦布固定在耐摩擦色牢度儀的摩擦頭上,并使摩擦布的經向與摩擦頭運行方向呈45°角,在干摩擦試樣的長度方向上10s內摩擦10次。摩擦結束后,在室溫下晾干,然后用灰色樣卡評定摩擦位置的濕摩擦褪色牢度,用沾色用灰卡樣評定摩擦布的濕摩擦沾色級數。
3.結果與討論
3.1改性棉與未改性棉染色效果比較
改性棉織物是用含3g/L改性劑、2.5g/L氫氧化鈉的改性溶液處理,于60℃保持30min,取出水洗至中性后,進行無鹽染色,未改性采用常規染色和無鹽染色兩種工藝,結果如下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