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以現場調查和試驗研究為基礎,針對印染廢水,尤其是印染混合廢水這一特定的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研究工作按資料收集、實驗研究、數據統計、理論分析、模擬試驗、優化運行的思路進行。本論文調查了成都紡織印染工業集中發展區污水處理廠、四川彭山觀音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等2家印染企業廢水處理廠的處理工藝,掌握了大量基礎數據,通過對這幾家印染企業廢水處理工藝的調查與研究,對比各個工藝廢水的處理效果,分析了各個處理工藝的優缺點。關鍵詞:印染廢水;污染物;效率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擇四川彭山觀音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成都紡織印染工業集中發展區污水處理廠作為研究對象。這幾個實驗對象的生產工藝、廢水處理工藝涵蓋面廣,作為研究對象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實例性。
2·工作方法
本項目以現場實驗數據和實驗室檢測數據為基礎,以印染廢水,尤其是印染混合廢水這一特定的研究對象作為本課題研究的實驗和試驗對象。主要通過現場檢測、實驗室檢測和理論結合數據分析的研究方法,對各種工藝技術實際應用到印染廢水后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進行歸納統計,并結合理論知識對其進行研究和解釋,在充分考慮印染廢水特點的前提下,綜合各影響因素,選擇合適運行參數,確定更優化的處理工藝。并對實際考察的廢水處理工藝提出改進措施,使印染廢水處理設施能夠更加經濟高效的穩定運行。
2.1工作周期
分別對2家企業現有數據進行摸底,同時根據進水量和處理量,計算出各處理設施的停留時間,根據停留時間,設計各廠采樣及測量時間。一般來說,取三個停留周期為我們的實驗周期。
2.2實驗儀器
便攜式COD測量儀一套、756PC分光光度計一臺、帶攝影拍照功能生物顯微鏡一臺,及其它附屬儀器。
2.3采樣點選擇
對于單個企業,由于其處理工藝有所不同,所以,采樣點的選擇亦不同。原則上,每一個完整工序的進出口都要進行采樣和檢測。如某企業廢水處理工序如下:進水-調節池-初沉池-厭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氣浮池-出水。則采樣點為:進水口、調節池出口、初沉池出口、厭氧池出口、好氧池出口、氣浮池出口、二沉池出口。本次研究主要針對生化處理系統的處理效果,所以采樣點主要設在生化處理系統的進出口處,并分類抽樣印染企業不同工段廢水,進一步驗證文獻報道污染物濃度。
2.4數據測定
1)COD測定:現場測定采用便攜式COD測量儀進行;見附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行業標準;水質,化學需氧量的測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399-2007]。實驗室測定見附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水質,化學需氧量的測定——重鉻酸鹽法[GB 11914-89]。儀器見附錄,長春吉大;小天鵝儀器有限公司(GDYS-101SQ)《化學耗氧量(COD)測定儀使用說明書》。
2)PVA測定:用棕色瓶貯存樣品,定期送至實驗室,采用硼酸-碘分光光度法進行測定。見附錄《四川省地方標準;水質,聚乙烯醇(PVA)含量的測定——硼酸-碘分光光度法》[CHKY-0701-2007]。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