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粗紗工藝參數優選
并條后纖維伸直度最高可達87%,余下的要*粗紗工藝去解決,以達到纖維伸直度90%~93%,這樣有利于成紗條干均勻度的提高。
有研究認為,粗紗牽伸機構主牽伸區隔距不能太小,因為纖維問相互摩擦產生“自控”作用。如紡29 mm棉纖維,前區中心距為49 mm,而在粗紗機預牽伸區中根本不允許出現有效牽伸,預牽伸的作用使棉條中的纖維伸直,使須條產生輕微的張力,然后以平行狀態連續不斷地通過主牽伸區。
較為妥善的方法是將預牽伸區羅拉中心距盡量調寬至76.5 mm~80 mm,采用1.13倍~1.06倍的低牽伸倍數。
TJFA458A型粗紗機牽伸形式是四羅拉雙短膠圈牽伸,前區為整理區,中區為主牽伸區,在前區羅拉中心距35 mm、中區49 mm的情況下,后區中心距只能調節到76.5 mm。
3結束語
(1)由于喂人頭并的纖維排列紊亂,且前彎鉤纖維居多,所以頭并應以處理前彎鉤纖維為主。為了較好地伸直前彎鉤,頭并應配以較大的后區牽伸倍數(2.0倍左右)、較小的前區牽伸倍數(3.0倍左右),所以頭并應以6根并合,6倍或6倍以下總牽伸較為合理。適當加大頭并主牽伸區羅拉中心距,可提高纖維伸直度、減少紗疵。
(2)喂入二并的棉條中以后彎鉤纖維居多,應以處理后彎鉤纖維為主。為提高伸直后彎鉤纖維的比例,二并采用集中牽伸,即主牽伸區7倍~8倍、后牽伸區1.2倍以下、總牽伸9倍左右,并合數為8根。二并主牽伸區牽伸倍數大、牽伸力小,羅拉中心距偏小掌握,有利于后彎鉤的伸直和條干均勻度的提高。二并后區因牽伸倍數小、纖維量大、牽伸力大,所以羅拉中心距應偏大控制。
(3)粗紗采用集中牽伸工藝,成紗質量優于傳統工藝。即主牽伸區羅拉中心距適當偏大,預牽伸區羅拉中心距盡可能放大到76.5 mm~80mm,采用1.15倍~1.08倍的低后區牽伸倍數。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