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5 織物帶液量的影響
織物的帶液量越高,織物上的浮色染料和水洗浴的濃度差越小,浮色染料與水的交換率越低,浮色染料洗除越困難,因此要盡可能地降低織物的帶液量。
1. 3. 6 浴比的影響
浴比越大,水洗浴中的浮色染料和電解質濃度越低,浮色染料越容易解吸擴散至水洗浴中,浮色染料和水洗浴的交換率越高,浮色染料去除越干凈。在連續水洗工藝中,表現為新鮮水的更換率。
1. 3. 7 水質的影響
水洗浴的水質越硬,浮色染料凝聚越嚴重,越不易洗除,而且凝聚的浮色染料很容易返沾,從而使印花織物白底不白,染色織物色牢度下降。因此水洗盡可能使用軟水或在水洗槽中加入螯合劑。
1. 3. 8 皂洗劑的影
目前市場上皂洗劑品種很多,根據水洗機理不同,常用的皂洗劑可分為表面活性劑類(常用陰離子、非離子復配),螯合類(如多聚磷酸鹽類)、螯合分散類(如聚丙烯酸鹽)和復配類等。其作用機理是:在水洗浴中,表面活性劑類皂洗劑會促進纖維內部的浮色染料擴散出來,并削弱纖維表面的浮色染料與纖維之間的吸附力,在機械作用下浮色染料脫離纖維,解吸擴散到水洗浴中,同時在皂洗劑的螯合作用下,凝聚的浮色染料解聚,增溶,均勻地分散到水洗浴中。皂洗劑的分散作用很重要,可以使凝聚的染料聚合體均勻地分散到水洗浴中,皂洗劑膠束還可包覆浮色染料,防止其再次返沾到織物上。近年來,市場上出現大量低溫皂洗酶,其主要是利用一種含銅的多酚氧化酶以催化絕大部分浮色染料氧化降解,使染料消色,而其對已固色的活性染料幾乎沒有作用。
1. 3. 9 機械作用的影響
機械作用主要用于臟洗階段,它能使軋染織物中大量的鹽、堿和表面浮色染料快速從織物上分離,解吸擴散進入水洗浴中;使印花織物上大量的糊料、浮色染料和化學品快速解吸擴散進入水洗浴中。通過機械作用加快水的流速,使纖維表面的動力界面層和擴散界面層變薄,浮色染料和其它化學品更容易擴散進入水洗浴中,因此機械作用在臟洗階段非常重要。近年來,印染設備商也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水洗機,新的高效水洗機改變了傳統平幅水洗機布動液不動的狀況,使大流量的水經水刀均勻地噴沖于織物表面,增強了浮色染料和水的交換效率。
1. 3. 10 水洗時間的影響
水洗時間對浮色去除率效果的影響見圖2。

從圖2可知,前5 min主要是臟洗階段,也就是洗除大量的表面浮色染料; 5 min以后主要洗除纖維內部的浮色染料,提高色牢度。
從圖3可知,前5 min的臟洗階段,沾色牢度逐步提高至3~4級; 5 min以后,隨著浮色染料的進一步去除,沾色牢度逐步提高至4級以上。

2·傳統平幅水洗工藝
傳統平幅水洗基本工藝 冷洗→溫洗→沸洗→溫洗→冷洗
主要水洗流程 進布→冷水大噴淋→第1, 2格冷水→第3格55~60℃熱水→第4格70~75℃熱水→第5格98℃以上熱水→第6格75~80℃熱水→第7格65~70℃熱水→第8格冷水→烘干→落布
傳統平幅水洗工藝缺點是:
(1)耗水量大。每個水洗槽都用新鮮水噴淋,國內大多數印染廠是用冷的新鮮水噴淋,個別企業用50~60℃的回用水,因此8格平洗槽所有新鮮水的消耗量大概為20 L/kg織物;深色水洗2~3遍時,新鮮水的消耗量為40~60 L/kg織物。
(2)耗蒸汽量大。每格大量冷或溫的新鮮水的注入,使所有平洗槽的水溫降低很快,特別是第1~7格平洗槽,也即織物的溫度是在“低-高-低-高-低”的不斷變化中,這是能源最大的損失。因此這幾格平洗槽必須開大蒸汽閥門,確保水溫恒定。
(3)浮色染料洗除不凈,色牢度差。第1~6格都是在臟水槽內清洗,不利于纖維表面的浮色染料與水浴進行交換;而且水溫低,也不利于浮色染料從纖維內部擴散出來。
(4)水洗效率低。如印花產品,深色大塊面花型必須水洗2~3遍。
(5)印花織物白底沾色嚴重。水洗溫度低,浮色染料的親和力增大,凝聚機會增加,返沾現象加劇。而且在多格臟水浴中水洗,白底沾污更嚴重。
3·活性染料平幅全沸洗工藝

圖4是平幅全沸洗工藝中各水洗浴中浮色染料去除率和沾色牢度。
平幅全沸洗工藝流程 進布→冷水大噴淋→第1~8格均是98℃以上沸水→烘干→落布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