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漿料的常規檢測項目
酸解淀粉——粘度值、粘度穩定性氧化淀粉——粘度值、粘度穩定性、羧基含量醋酸酯淀粉—粘度值、粘度穩定性、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粘度值、粘度穩定性、取代度、氯化鈉含量磷酸酯淀粉—粘度值、粘度穩定性、取代度尿素淀粉——粘度值、粘度穩定性、吸濕回潮率接枝淀粉——粘度值、粘度穩定性、接枝率、接枝單體種類聚乙烯醇——粘度值、聚合度、醇解度、醋酸鈉含量丙烯酸類——粘度值、吸濕率與再粘性
紡織廠對漿料和上漿效果的測試項目
一、粘附性(粘著性、粘著力)的要求與測試原理
定義——二個物質相互結合的能力。對經紗上漿要求漿料與纖維不發生化學反應的前題下,結合能力越大越好。
機理——二個物質的分子間彼此相互滲透、擴散、結合的能力。
前題是它們之間必需能相互潤濕:即在化學結構上是:“相似相容原理”。測試方法:1,布條法2,薄膜法3,粗紗法4、切斷法:只能用在長絲上漿的漿絲
二,成膜性的要求與測試原理
定義——漿料形成薄膜的能力,即在經紗上能形成優良機械性能的漿膜,以承受織機上的機械作用。
機理——是一種線形大分子材料的內聚力的表現,即這大分子有強大的《次價力》。
測試方法——將溶解后的漿液(3%濃度),澆注在玻璃板上(或聚酯片上,表面應非常光潔);在空氣下自然干燥后,切裁成一定尺寸的薄膜條。在“強伸儀”上測試它的斷裂強度與斷裂伸長,以及它的耐磨性。它的強伸性能盡可能與纖維的強伸性能相接近。
三、水溶性的要求
定義——漿料完全
要求——在50C~80C之間能在20~30分鐘內完全溶解即可。
四、漿料的吸濕性與漿膜的再粘性
吸濕性:
定義——吸收空氣中水份的能力。
要求——適中,在布機車間的相對濕度(70% ~ 80%)下,吸濕率在10%~20%之間。
測試方法——烘箱烘燥法(烘到恒重)。
再粘性:
定義——漿膜在較大的濕度下,發生再粘、并紗的現象。
機理——吸濕后漿料的玻璃化溫度顯著降低。
要求——越小越好。
測試方法——在較高的相對濕度下,測定它的吸濕率和T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