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藍染料對棉纖維僅有中等程度的直接(上染)性,染色后仍有許多染料殘留在染槽,這是造成污水排放問題的主要原因。目前,一項致力于牛仔布污水零排放的殘浴(續染浴)染色技術正在開發之中。較高濃度的靛藍染浴的重復使用,可使織物獲得不同程度的、較淺的色澤,從而明顯地節約了生產成本。這一技術為靛藍染料染色污水排放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另外一條思路。 如今一項適用于牛仔布污水零排放的染色技術——低成本的靛藍殘浴回用技術已研發成功。當染槽中染料濃度較高時,即便是不進行任何的染料補充,也可能使織物獲得一系列不同程度淡化的染色效果。而與此同時,經過再補充的染色殘浴與原染浴具有相似的染色效果。當對牛仔布進行“淺染”或“仿舊”處理時,這一研究結果便極具工業化意義了。 巨大的商業意義 在合成染料出現以前,靛藍染料對人類來說曾是最重要的染料。這種染料從一種名為“Indingofera tinctoria”的植物葉子中提取而得,而這種葉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還不足0.8%。 19世紀,天然靛藍染料巨大的商業價值促使許多化學家尋找它的化學合成方法。盡管化學合成染料替代了天然靛藍染料,但對其性能的研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天然靛藍染料與合成靛藍染料具有相同的化學結構,并分別命名為C.I.Natural Blue 1和C.I.Vat Blue 1。 目前,對棉織物的染色還缺乏對靛藍染料的替代品。靛藍染料在使用時,必須被還原成隱色體鈉鹽的形式。一但被還原后的染料進入纖維內部,便可采用空氣將其氧化為不溶狀態的靛藍染料。 最近的研究表明:染色pH值對上染量及染料的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當pH值為10.8~11.0時,染料在棉纖維紗線表面的初染率增加,形成環染效果。 由于還原后的靛藍染料對棉纖維的親和力適中,因此,當需要對棉織物進行深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