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印染廠 張樹杰 范永康 史國賢 王文星 李迎章坯布為100s/2×100s/2,150×75的純棉府綢。坯布幅寬99cm;成品93cm。該廠根據試驗,注意到布身輕薄、易于破損的特點選擇以下前處理工藝;燒毛二正二反(4級以上)→平幅退漿(堿濃8~10g/L)→煮布鍋煮練(軋堿濃度10~ 12g/L)→繩狀氯漂(有效氯3~4g/L)→酸洗→開軋烘→直輥絲光(NaOH 1 00~120g/L)→復漂增白(H2O2 3~4g/L,VBL 1g/L) 經煮練、氯漂,絲光后白度為81,毛細管效應為9?8。絲光鋇值89、手感較不絲光者差而高 于常規絲光,光澤良好;彈性也介于不絲光和常規絲光之間。作者討論了采用低堿絲光的原因主要在于手感,其次低堿絲光已能將開軋烘出來的布“伸平 ”。對于光澤和鋇值因原料光澤較好,鋇值已可滿足后工序需要,不是考慮的重點。作者建議染中、淺色用活性或印地素染料,深色可用還原染料。花型選擇要明快有立體感, 因布面滑、吸漿料低,故調漿要適當加厚。在染色中應注意折皺問題,染、印后經液氨處理的變色問題。本文從纖維素經燒堿絲光與氨絲光所得的堿纖維素與氨纖維素,經水洗后成為纖維素Ⅱ及纖 維素Ⅰ,以及不同溫度下氨處理后再生的纖維素的形態變化,簡述了液氨絲光的機理。生產中以浸氨后反應時間與布面張力是關鍵參數,故作了試驗,結果如表五、表六。表五 反應時間的影響
表六 布面張力的影響
由上表可見,增大張力對織物斷裂強力、光澤及回彈有利;但對縮水率不利。生產工藝為: 車速20米/分(浸氨時間約9秒)。反應室溫度50℃,汽蒸室溫度85℃,反應室負壓 5~10mmH?2O,汽蒸室負壓5~10mmH?2O,布面張力0.04~0.06 MPa,經此處理的產品完全達到設計要求。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