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仲蘇1 , 葛鳳燕1 , 蔡再生1 , 曾履平2 , 陳國偉2 , 陳國敏3 1. 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生態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201620; 2. 上海申達川島織物有限公司,上海201707; 3. 上海融越紡織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100
0 引言
滌綸纖維極限氧指數(LOI)僅22%左右,屬可燃纖維,且在燃燒時會發生嚴重的熔融滴落現象。目前,滌綸織物的阻燃整理普遍遇到的難題是織物阻燃效果的耐久性差,阻燃整理時高溫焙烘處理會導致織物色變,且織物本身的熔滴性無法克服,甚至在浸軋整理后更為嚴重[1~4] ,因而難以應用于飛機、高速列車等座椅面料。
陽離子水性聚氨酯由于對疏水性聚酯、丙烯基類纖維具有良好的覆蓋性,在化學纖維涂層整理中應用較廣。本項目制備陽離子水性聚氨酯阻燃涂層膠,并按對鐵路座椅面料的阻燃性能要求相當嚴格的法國NF F16-101-1988 標準,測試了其整理滌綸織物的阻燃效果、煙密度與煙毒性等指標。
1 試驗
1. 1 材料與試劑
織物 純滌綸絨面厚重織物(400g/m2)
試劑 含磷阻燃劑CJ21(自制) ,聚乙二醇( PEG2000), N-甲基二乙醇胺(MDTA), 三羥甲基丙烷(TMP),甲苯二異氰酸酯(TD I),乙酸,丙酮,增稠劑,納米二氧化硅(SiO2),硼酸鋅,三氧化二銻,三聚氰胺,以上試劑均為化學純。
1. 2 合成及整理工藝
1. 2. 1 陽離子水性聚氨酯的合成[5]
反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PEG2000,在100℃下減壓蒸餾[真空度8 933 Pa (67mmHg)] 1h,除去微量水。在一定溫度下,加入計量的TDI,并用氮氣保護,反應2~3 h后,分析嵌段異氰酸酯NCO百分含量與設計值基本相符;降低溫度并加入計量的丙酮或丁酮,稀釋制得預聚物稀釋液。在含端基異氰酸酯基的預聚體中加入低分子量的擴鏈劑TMP,于60℃反應2 h,為降低反應
1. 2. 2 陽離子水性聚氨酯阻燃涂層膠的制備
阻燃涂層膠配方/%
陽離子水性聚氨酯乳液 60~65
含磷阻燃劑CJ21 30
無機添加劑 0~5
增稠劑 4~5
將適量的含磷阻燃劑CJ21和無機添加劑(下面稱協效劑)加入到聚氨酯乳液中,攪拌均勻后加入適量增稠劑,調節體系黏度以制得適合涂層用的阻燃涂層膠。
1. 2. 3 涂層整理
用瑞士Mathis BA涂層機將阻燃涂層膠均勻地涂敷在織物背面,調整織物的上膠量,然后在定形機上100℃預烘3 min,再于150℃焙烘2min。
1. 3 性能測試
垂直燃燒性能 按GB/T 5455-1997《紡織品燃燒性能試驗垂直法》標準測試。
極限氧指數 按GB/T 5454-1997《紡織品燃燒性能試驗氧指數法》標準測試。
煙密度和煙毒性 按法國NF F16-101-1988《鐵路車輛,防火性能,材料的選擇》標準測試,煙氣排放量根據NF X 10 - 702 (煙密度室)測定,而煙毒性根據NFX70-100測定。
熱重分析 將剪碎的織物樣品在Al2O3 坩堝內用TG209 F1型熱重分析儀(德國NETZSH公司)進行測試。樣品稱重約5 mg,升溫速率為10℃/min,從室溫升至600℃,用高純氮氣保護,氣體流速20mL/min。
差熱分析 將剪碎的織物樣品用DSC204 F1型差熱掃描量熱儀(德國NETZSH 公司)進行測試。樣品稱重約5mg, 升溫速率10℃/min, 從室溫升至285℃,用高純氮氣保護,氣體流速20
2 結果與討論
2. 1 不同無機添加劑對滌綸織物阻燃性能的影響
不同的無機添加劑對含磷阻燃劑的阻燃效果顯示出不同的效應,有的是協同效應,有的則是對抗效應。當添加劑用量2%、上膠量180 g/m2 時,不同無機添加劑對織物阻燃性能的影響見表1。
表1 不同無機添加劑對織物阻燃性能的影響
| 無機添加劑 | 續燃時間/s | 陰燃時間/s | 熔滴炭長/mm | LOI/% | |
| 無 | 15.2 | 0 | 輕微 | 7.9 | 24.8 |
| 納米SiO2 | 2.5 | 0 | 無 | 5.3 | 25.9 |
| 硼酸鋅 | 3.2 | 0 | 輕微 | 6.7 | 25.8 |
| 三氧化二銻 | 52.3 | 0 | 無 | 10.3 | 23.5 |
| 三聚氰胺 | 4.3 | 0 | 無 | 5.8 | 25.6 |
由表1可知,除三氧化二銻的添加對磷系阻燃體系顯示出對抗效應,其它無機添加劑則都顯示阻燃協同效應。這是由于含磷阻燃劑受熱分解為磷酸,再與三氧化二銻作用生成熱穩定性和阻燃效果均較差的磷酸銻。觀察燃燒后的殘渣進行發現,各種無機添加劑的加入均使織物燃燒后成炭量明顯增多,甚至可達到抑制滌綸織物熔滴的效果。其中,硼酸鋅和納米SiO2的阻燃協同效果最好。硼酸鋅的加入雖然對織物熔滴改善不大,但燃燒后的炭層更致密、均勻,有利于隔熱及阻止可燃性氣體溢出,因而阻燃效果很好[ 6 ] 。而納米SiO2 由于熱穩定性好、粒徑超細,能覆蓋在織物表面很好地促進織物表面炭化層的生成,并增加焦炭殘留物生成量,從而抑制熱量從燃燒物質表面傳至內部,起到阻燃效果。在更高溫度下,炭層中的二氧化硅可與碳間發生反應,通過分解吸熱,得到很好的化學熱屏蔽效應,降低了熱量的傳遞,有利于降低底層材料的加熱速率。這可以從以下幾個反應熱的計算而得到理解
(下式中s為固態, l為液態, g為氣態;熱量Q單位為kJ/mol) [7] :
SiO2(s)+Cs)→SiO(g)+CO(g)+Q(628.5)
SiO2(s)+2C(s)→Si(1)+2CO(g)+Q(644.3)
SiO2(s)+3C(s)→SiC(g)+2CO(g)+Q(512.6)
SiC(s)+2SiO2(s)→3SiO(g)+CO(g)+Q(1372.9)
SiO2(s)+Si(l)→2SiO(g)+Q(614.7)
由于布樣為滌綸絨面厚重織物,為保
2. 2 上膠量對滌綸織物阻燃性能的影響
選用納米SiO2 ( 2% )作為阻燃協效劑,改變織物的上膠量,對涂層織物性能進行測試,結果見表2。
表2 上膠量對織物阻燃性能的影響
| 上膠量/(g/m2) | 續燃時間/s | 陰燃時間/s | 熔滴 | 炭長/mm | LOI/% |
| 0 | 燃盡 | 0 | 嚴重 | 燃盡 | 22.5 |
| 120 | 17.8 | 0 | 輕微 | 7.2 | 24.4 |
| 140 | 9.2 | 0 | 輕微 | 6.9 | 24.9 |
| 160 | 3.6 | 0 | 無 | 6.5 | 25.5 |
| 180 | 2.5 | 0 | 無 | 5.3 | 25.9 |
| 200 | 0 | 0 | 無 | 5.2 | 26.2 |
由表2可知,上膠量為160g/m2 時,織物即可達到較好的阻燃效果,續燃時間< 5s,無熔滴;上膠量達200g/m2 時,織物阻燃效果更佳,無續燃、陰燃和熔滴。實際應用中,可根據不同標準要求選擇合適的上膠量。
2. 3 滌綸織物涂層整理前后的熱重分析
為進一步研究阻燃劑的阻燃機理,對未整理滌綸織物和經涂層整理的滌綸織物進行熱重(TG)分析,其結果見圖1和表3。
表3 整理前后滌綸織物的TG分析數據
| 樣品 | Onset/℃ | Inflection /℃ | End /℃ | ΔT /℃ | W /% | W r /% |
| 1 | 403.1 | 431.7 | 449.1 | 46.00 | 66.00 | 10.27 |
| 2 | 378.2 | 429.6 | 449.1 | 70.90 | 51.47 | 17.34 |
注:Onset2起始分解溫度; Inflection2最大熱失重速率峰值溫度; End2終止分解溫度;ΔT2Onset和End的差值;W 2Onset至End階段熱失重率;W r2織物600 ℃下的殘留量。
由圖1和表3知,未經涂層整理的純滌綸織物的起始分解溫度為403.1℃, 經過涂層整理織物的為378.2℃,比前者有所降低。這可能是PU阻燃涂層膠的熱分解溫度較低,先于滌綸織物分解,分解產物隔離了空氣中的O2 ,從而達到阻燃效果。整理前后滌綸織物的最大熱失重速率峰值溫度和終止分解溫度基本無變化,說明阻燃涂層膠對滌綸基布的性能沒有影響。
對比熱失重率W 值發現,經過阻燃涂層整理的滌綸織物從起始分解溫度到終止分解溫度的失重率僅為51.47% ,小于未整理織物的66% ,且整理后的織物在600℃下的殘留量為17.34% ,遠高于未經整理的織物的殘留量(10.27%) 。結合垂直燃燒試驗中滌綸織物無熔滴現象,以及燃燒后生成大量的炭殘渣現象,認為阻燃涂層膠在受熱時,膨脹發泡,形成泡沫狀炭層,不僅隔絕了氧氣,而且具有良好的隔熱性,可延滯熱量傳向滌綸織物,而起到顯著的阻燃作用[8, 9]。
2. 4 滌綸織物涂層整理前后的DSC分析
未整理滌綸織物和經涂層整理的滌綸織物的差熱分析DSC曲線見圖2,熱分析數據見表4。
表4 整理前后滌綸織物的DSC分
| 樣品 | Onset/℃ | Peak /℃ | End /℃ | ΔT /℃ |
| 1 | 239.4 | 251.8 | 255.9 | 16.50 |
| 2 | 219.1 | 251.7 | 256.2 | 37.10 |
注:Onset2起始熔融溫度; Peak2最高熔融峰值溫度; End2終止熔融溫度;ΔT2Onset和End的差值。
由圖2 可知, 經涂層整理的滌綸織物在150~200℃有一個吸熱峰,這可能是阻燃劑或PU熔融吸熱所致。表4中,阻燃滌綸織物熔融峰的起始溫度為219.1 ℃,比滌綸原布低,對應的阻燃織物則更易熔融。但試驗中織物卻無熔滴現象,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由于無機納米氧化硅協效劑的存在,有效增加了熔融滌綸的黏度,減少了熔滴;二是由于含磷阻燃劑在受熱時分解為磷酸或多磷酸,可形成熔融的黏性表層保護基質,且這些酸還可催化PU 在熱降解過程中生成大量的醇基,使PU的鏈端生成含磷的酯類。此外,氨基甲酸酯的N—H鍵也是磷酸可攻擊的位置,這樣經交聯、芳構化、芳香族環烴的熔化、渦輪形層狀炭的形成、石墨化等步驟生成了含磷的炭層。由于存在磷元素,該炭層更不易被進一步氧化,因而對滌綸織物的阻燃和抗熔滴都非常有效。
由表4知,滌綸織物的最
2. 5 涂層整理滌綸織物的煙密度和煙毒性
涂層阻燃加工可賦予織物良好的阻燃性,而與此同時,阻燃也使得織物燃燒不充分,會造成煙濃度和毒性變大。煙濃度較易測得,而對熱分解或燃燒產生的有害氣體的毒性鑒定和分析很困難,對不同濃度毒物的多種混合物對人體的危害更難以評定。本項目對涂層后織物按NFX10-702和NFX70-100方法來測定煙密度和煙毒性(表5、6),依據數據可以算得煙指數IF值。
表5 煙密度試驗測試數據
| 試驗1 | 試驗2 | 試驗3 | 平均值 | |
| VOF4 | 259.0 | 244.5 | 252.0 | 251.8 |
| Dmax | 172.0 | 161.0 | 168.0 | 167.0 |
| TDmax/min | 13.08 | 12.00 | 12.58 | - |
注: Dmax2最大光密度或煙密度, VOF42開始4 min的煙的遮光度, TDmax2達到最大光密度的時間。
表6 煙毒性試驗測試數據
| 試驗1 | 試驗2 | 試驗3 | 平均值 | |||||
| mg/kg | mg/m3 | mg/kg | mg/m3 | mg/kg | mg/m3 | mg/kg | mg/m3 | |
| CO | 333.0 | 416.3 | 322.0 | 402.5 | 326.0 | 407.5 | 327.0 | 408.8 |
| CO2 | 15000.0 | 29464.3 | 12800.0 | 25142.9 | 16000.0 | 31428.6 | 14600.0< | 28678.6 |
| SO2 | 12.5 | 35.7 | 9.8 | 28.0 | 12.1 | 34.6 | 11.5 | 32.8 |
| HF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 HCl | 15.0 | 24.1 | 15.2 | 24.4 | 15.1 | 24.3 | 15.1 | 24.3 |
| HCN | 4.3 | 5.2 | 4.0 | 4.8 | 4.1 | 4.9 | 4.1 | 5.0 |
| HBr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由表5知, VOF4 和Dmax值均較小,說明涂層整理后,滌綸織物的發煙量未明顯增大。表6中數值除CO和SO2 數值稍大外,其它有毒氣體量都很少,且SO2 濃度與致死量(100~250mg/m3 )相差很遠, CO 濃度為400mg/m3 左右,在該濃度下3~4 h才會致死,故在火災發生時有足夠的逃生時間。
按照下式計算ITC和IF值:
式中: IF ———煙指數( value of smoke index)
ITC———各種有毒氣體混合物的煙毒性指數;
ti ———各氣體實際測得的值;
cci ———參考值(即對人體產生不可逆轉的損害值)。
計算得ITC = 93.1, IF = 56.6,符合法國NFF16-101—1988標準。
3 結論
(1)利用TD I與聚醚多元醇預聚反應,以MDEA為親水擴鏈劑,可制取穩定的陽離子水性聚氨酯乳液,其可與水溶性磷系阻燃劑混合,進一步制得穩定的阻燃涂層膠。
(2)該阻燃涂層膠應用于滌綸織物的阻燃涂層整理,克服了織物阻燃效果不耐久,強力損失大,阻燃加工易變色等缺點,而且增加了滌綸織物燃燒后的成炭量,具有阻燃效果好、無熔滴、使用方便等優點
(3)涂層整理滌綸織物的阻燃效果、煙密度、煙毒性等指標均能達到國標和法國NF F16-101-1988標準,該阻燃涂層膠可推廣應用到飛機、高速列車等座椅面料的生產中。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