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棉工序概述:
一、梳棉工序的任務 經過開清棉聯合機加工后,棉卷或散棉中纖維多呈松散棉塊、棉束狀態,并含有40%~50%的雜質,其中多數為細小的、粘附性較強的纖維性雜質(如帶纖維破籽、籽屑、軟籽表皮、棉結等),所以必需將纖維束徹底分解成單根纖維,清除殘留在其中的細小雜質,使各配棉成份纖維在單纖維狀態下充分混和,制成均勻的棉條以滿足后道工序的要求。梳棉工序的任務是: (一)分梳 在盡可能少損傷纖維的前提下,對喂入棉層進行細致而徹底的分梳,使束纖維分離成單纖維狀態。 (二)除雜 在纖維充分分離的基礎上,徹底清除殘留的雜質疵點。 (三)均勻混和 使纖維在單纖維狀態下充分混和并分布均勻。 (四)成條 制成一定規格和質量要求的勻均棉條并有規律地圈放在棉條筒中。 梳棉工序的任務是由梳棉機來完成的,梳棉機上棉束被分離成單纖維的程度與成紗強力及條干密切相關;其除雜作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紗的棉結雜質和條干;梳棉機在普梳系統各單機中的落棉率最多,且落棉中含有一定量的可紡纖維,所以梳棉機落棉的數量和質量直接與用棉量有關。 綜上所述,梳棉機良好的工作狀態,對改善紗條結構、提高成紗質量,節約用棉、降低成本致關重要。 二、國產梳棉機的發展 國產梳棉機的發展經過了三個大的發展階段,50年代,我國自行設計生產了1系列彈性梳棉機(代表機型1181),結束了不會制造的歷史。在以后不斷的探索改進中,又研制出了A系列金屬針布梳棉機(代表機型A186C),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消化吸收了國外的新技術,研制出了新一代的FA系列梳棉機,并使機型趨向多樣化,如表3-1-1所示。 國產梳棉機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速度與產量不斷提高 產量由最初的4~6kg/h到現在的45~85kg/h,國外有的機型可達成100~140kg/h。 (二)適紡范圍不斷擴大,新型梳棉機的適紡范圍在22~76mm,既能加工棉,棉型化纖,還可以加工中長化纖。 (三)主要機件、支撐件的剛度和加工精度不斷提高,從而改善了梳棉機的穩定性。 (四)擴大分梳區域,改進附加分梳元件和采用新型針布,使分梳質量和除雜效果大大提高。 (五)采用吸塵機構及密封機殼,以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改善生產環境。 (六)采用自調勻整機構,進一步提高生條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