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MAASIA+CITME2010:青島紡機實施產品精進計劃
今年以來,青島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客商盈門,雖然此前企業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紅火的程度仍然超乎意料。因此在剛剛過去的2010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ITMAASIA+CITME2010)上,青島紡機攜近年來最新研發成果集體亮相,與其說是在為訂單而戰,不如說是在全力展示與紡織企業共謀升級的誠意與實力。
“在后危機時期,紡機企業面臨的挑戰并不亞于危機時期。面對新形勢下的諸多考驗,深刻理解用戶需求、牢牢把握市場脈搏、不斷創新和精進產品,不僅是企業的生存發展之道,更是中國紡機企業為促進紡織業提升發展應盡的職責。”對于后危機時期產品戰略的重要性,青島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青島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冀新的認識清醒而高遠。
棉紡系列設備推新不輟
近年來棉紡機械新技術、新工藝發展迅速,國內外棉紡機械的研究開發無論是單機還是成套設備都圍繞高效率、高品質、節能降耗、提高可靠性、簡化操作和提高適紡性等方面進行。這既是企業近年來不斷精進產品的著力點,也是青島宏大人通過本屆紡機展再次印證的事實。
今年,青島宏大推出了諸多新型產品,其著眼點均是幫助紡織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品質、減少用工數量、減輕工作強度和節能減排等。這些符合產業調整方向的新產品受到市場青睞,新品收入超過企業全部產品銷售的80%。
比如,得益于高新技術材料的廣泛應用以及梳棉機核心部位——梳理區域的重大調整,青島宏大在梳棉機的研制上實現了質的突破:JWF1209型梳棉機工作幅寬達到1.5米,梳理面積增加74%,配備國內首創的預牽伸系統、順向給棉結構
與此同時,圍繞著用戶提質、增效、減本、穩定的需求,青島宏大的傳統優勢產品自動絡筒機也在不斷地錦上添花。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化SMARO自動絡筒機采用目前國內外最先進的控制技術和元器件,對絡筒工藝過程及紗路進行全新設計,機械結構簡潔,電氣智能化水平和穩定性大大提高。
由于牢牢把握住市場脈搏,青島宏大清梳聯與自動絡筒機這兩大棉紡設備不僅占領了國內主要市場,而且走出國門。今年以來,企業這兩大產品對東南亞、中亞及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額同比增長了1倍。
還有轉速加快1倍但噪音大大減小、耗電下降40%以上的新型POVA短纖倍捻機。該機采用精確制導單錠電機、非接觸式電子斷紗檢測裝置以及先進的PAC控制器和WinCE操作系統,形成了高效、高質、高產、低噪、低耗、低維的六大優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據介紹,企業自主研發的POVA倍捻機最新倍捻單元由高效節能的直流無刷電機直接單錠驅動,替代了傳統的龍帶式傳動,最高速度可達到15000r/m,錠速差小于0.2%,有效控制了捻不勻率;優化簡潔的傳動凸輪箱、帶電磁離合器控制的防疊裝置,以及可用于松式紗卷繞的蠕動裝置運行平穩優良,是提供高質紗線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采用非接觸式電子斷紗檢測裝置,可顯著減少毛羽的產生;采用電磁閥控制實現斷紗自停和筒子延時抬起功能,進一步提升了紗線筒子成型質量;先進的PAC控制器和WinCE操作系統,可實現在線檢測和智能化統計分析、故障分析,工藝參數設定方便快捷。
羊絨梳理技術開花結果
在長
“該產品的研發成功,將對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節約用工、降低生產成本、推動羊絨產業不斷升級起到重要作用。”冀新說。
2009年初,由青島紡機研發的國內首條1.5米寬幅羊絨聯合分梳機生產線在青海嘉年絨業有限公司順利投產。通過半年多的連續使用,青海嘉年絨業對擁有多項國家專利的1.5米寬幅羊絨聯合分梳技術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該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將為國內羊絨產業上產量、上質量、上規模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1.5米羊絨梳理機填補了國內羊絨梳理方面的空白,對企業提高產量和生產效率、增加利潤以及節約空間產生了綜合效應。青海嘉年絨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永忠說:“是青島紡機的寬幅聯合分梳技術,確立了我們企業技術與工藝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也為企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優良的技術裝備基礎,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非織造設備瞄準“國內第一”
作為老牌梳棉機生產基地和國內首家成功自主研發自動絡筒機的企業,青島紡機始終警醒自己要把危機感轉化為創新的動力,由此鞏固自身原有的產品優勢,努力謀求對未來市場的掌控權。非織造設備正是青島紡機產品戰略中“瞄準未來”的一項長線投資,目前青鋒牌非織造布成套設備已成為青島紡機的主導產品之一。
早在1998年,青島紡機就看準了非織造產業的市場潛力,重點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