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上屆上海紡織工業展舉辦時的2003年,我國的非織布總產量為62—83萬噸(數據統計來源不同),已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非織造布生產大國。2004年至2005年初,盡管面臨劇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原料、能源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我國的非織造布生產仍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取得了令人驚訝的發展。紡粘法非織造布年產量從2003午的22萬噸猛增到2004年的36萬噸,預計2005年將超過40萬噸;熔噴法非織造布到2004年已具備了3萬噸的生產能力,1.85萬噸的產量,約占世界產量的10%;水刺法非織造布2003年的生產能力超過8萬噸,產量4.5萬噸;漿粕氣流成網非織造布2003年時也已具有8萬噸的生產能力,實際產量超過3萬噸;干法非織造布,如:針刺法、熱軋法、粘合法等非織造布,雖屬老工藝,但因其產品應用廣泛,所以一直發展很快,2004年仍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本屆展覽會上有國內非織造布和產業用紡織品的生產廠商參展,近30家參展單位雖只占我國非織造布企業的極少數,但從中可以看出:非織造布企業在產品的功能、質量和品種多樣化上有了很大的進步,開發了不少新技術,新產品,通過產品功能性和高附加值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如各種土工合成材料、過濾材料、膜結構材料、防護材料、混凝土抗滲材料、合成革、網布等。
2、我國非織造布行業能取得如此進展,非織造機械行業功不可沒。我國非織造機械幾乎是與非織造行業同步發展起來的,當時以中小企業為主力,從最初相對較簡單的定型棉、飽和浸漬非織造布、針刺氈等機械起步,隨后開發了泡沫浸漬非織造布、熱軋機、噴膠棉、造紙毛毯、間歇式熔噴法等裝備。近年來,隨著這些企業自身的發展和大型紡機企業的加入,寬幅針刺機、合成革基布、水力針刺、紡絲成網、漿粕氣流成網,連續式熔噴法等生產線紛紛研制成功。我國現有60家以上的非織造機械廠,已能生產各種工藝手段的非織造用單元機和聯合機。我國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