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從上屆上海國際紡織工業展覽會以來,中國的紡粘法非織造布得到了爆發性的發展,
2002年到2004年間我國紡粘法非織布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表現于:
·從只有76條生產線,24.2萬噸生產能力,實際產量17.1萬噸,已發展到242條生產線,61.4萬噸生產能力,實際產量36萬噸。
·從幾乎沒有產量超過萬噸的企業,發展到產量超過萬噸的企業已達6家。
·一般的紡粘生產線已無需引進,國產化設備已從單一的組合式矩形紡絲板、窄狹縫正壓牽伸器發展到整塊紡絲板、寬狹縫負壓牽伸器;第一條國產化的滌綸薄型、熱軋紡粘生產線試制成功,并已投入了生產。
·從紡粘設備的進口國家發展到向國外出口紡粘設備,已有多條生產線在印度、南非等國投產。
但是,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些問題,表現于:
·產品不多,只有丙綸和滌綸二種產品。其中93%以上為丙綸熱軋(內含少量SMS) 產品,7%不到足滌綸的針刺和熱軋,國外一些應用日益廣泛的復合產品、丙綸針刺和錦綸、乙綸、氨綸等紡粘布還是空白。
·單線生產規模小,美國紡粘線平均單產已達8600噸左右,我國平均才2500噸。2003-2004年間新上的國產線,其中年產1000多噸,門幅1.6米的生產線就有40多條,嚴重影響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無論是產品、還是設備,低水平重復的多,缺少技術創新、缺少自主知識產權。
②本屆紡織工業展覽會上,Rieter和Neumag的設備代表了目前世界先進水平。
這次參會的國外紡粘廠商不多,具有如下特點,仍代表了目前世界先進水平;
·運用了新技術、展出了新產品。此次展會上,Rieter展出了紡絲成網直接水刺產品雙組分復合紡粘產品,顯示了國外紡粘技術差別化的發展方向。
·Rieter用成網機與紡絲箱體成角度的方法,通過增加噴絲板的打孔面積、提高整板孔數,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而Neu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