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保京 侯建龍 王賢瑞 賈景文 鄧學進
l 前言 吸濕排汗整理,又稱吸濕快干整理,是指使用特殊助劑對織物進行功能性整理,從而使織物同時兼具吸水、透濕、快干的特性。吸濕排汗整理一般都應用在滌綸或滌棉混紡織物上,所使用的吸濕排汗整理劑主要是一種以水分散性聚酯為主組分的復配物,如汽巴精化的歐特菲HSD就是含親水性聚硅氧烷和親水性聚酯的分散體[1,2]。由于其分子結構中有與滌綸分子結構相同的苯環,在高溫作用下,分子鏈段被錨牢在滌綸的表面,使滌綸由原來的疏水性表面變成耐久的親水性表面,但由于滌綸組分本身的拒水性質并未被改變,所以其吸收的水分又可以很快地散發到大氣中。 人體所排放的汗液中,既有液態水,也有氣態水。前者主要通過毛細管現象吸入織物內層,進而擴散到織物表面;后者中的少部分是直接從織物的孔隙中排出的,而大部分是被織物中的纖維吸附,再擴散到織物表面,通過蒸發進入大氣。由此可見,只要知道了吸濕排汗整理織物的幾個參數如吸水性、吸濕性、透濕性和快干性,就可以對其性能進行綜合評價。上述幾項指標都可以通過現有方法進行測試,而且儀器也較簡單。
2 吸濕排汗整理織物的測試技術2·1吸水性測試 測試織物吸水性的方法主要有毛細上升高度法[3]和滴水法[4]。2·1·1毛細上升高度法 此方法見于紡織行業標準FZ/T01071《紡織品毛細效應試驗方法》。此方法適用于測定各類紡織品的毛細效應,因其儀器簡單、操作簡便而被廣泛應用。試驗時,順織物經向在左、中、右部位各剪一條試樣,每條長約3Ocm,寬不小于2.5cm。試樣一端夾緊在毛細效應測試儀的夾樣裝置上,另一端裝上3g張力夾。使試樣下端入水,水溫設定為27±2℃,記錄下30min后的滲液高度。 日本工業標準JIS L1907 Byreck法與FZ/T01071原理相同,其試驗裝置見圖1,試樣大小、測試水
2·1·2滴水法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