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計算機測色和色差計算的不斷探索,在紡織品國際貿(mào)易中,很多貿(mào)易商傾向于用儀器檢測來取代目測評級,以更有效地控制產(chǎn)品質(zhì)量。目測評級是通過人眼將測試樣和原樣相對照,再用灰卡來判定,情緒、狀態(tài)等人為因素都會對評級產(chǎn)生影響。儀器測色則是通過顏色的光譜功率分布、顏色密度、顏色三刺激值、色度坐標值等指標,對顏色進行客觀的表達和評價。就目前條件,在紡織品檢測領(lǐng)域,儀器評級還不能完全取代目測評級,絕大部分的色牢度還是靠目測評級。本文從目測評級和儀器評級兩方面,對其測色標準條件和參數(shù)進行了分析比較。1 儀器評級1.1反射分光光度計 紡織品儀器評級主要采用反射分光光度計,測量相同照射條件下一種不透明或幾乎不透明樣品與白色標樣表面反射光的比率。反射分光光度計主要由光源、單色器(棱鏡或光柵)、接收器(光電倍增管)和記錄儀器(電位計)組成。測試時,白色標樣采用標準白板,其在所有可見光波長下的反射率為100%(完全漫反射體)。工作原理為,將光源的光分解成光譜,用狹縫擋板導出一單色光帶,然后將單色光帶投射到被測樣品,記錄被測樣的反射情況。一般可見光范圍400~700 nm,每隔10 nm測一次光反射系數(shù)。將各波長的反射率用點連接起來,便可繪出分光光度曲線,可表示樣品的完整色彩特征(參見圖1)。
圖1分光光度曲線 實際測色中,分別測量原樣和測試樣,通過采集物體表面的若干光學參數(shù),如反射物體的光譜輻射亮度因數(shù)β(λ)、光譜反射比ρ(λ)和相對光譜靈敏度S(λ)等,求出被測物體表面顏色三刺激值(x、y、z),通過CIELAB色差公式,計算得到原樣和測試樣的色差值,再轉(zhuǎn)換成灰卡級數(shù)。 計算公式為:.jpg)
相關(guān)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