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的實踐當中,經(jīng)過專業(yè)的科學理論實踐研究,柔版水性油墨專業(yè)配方原理終于浮出水面。
1. 水性連結料的中和成鹽機制 水性油墨采用水性連結料。水性連接料基本分為三類:膠態(tài)分散體、乳液聚合物、水稀釋型聚合物。目前油墨行業(yè)主要采用的還是稀釋型連接料。許多高分子(水溶性)原來并不溶于水或僅部分溶于水,只有添加一種酸或堿,才因電離作用而溶于水。典型的例子是聚丙烯酸和聚酰胺分別是陰離子和陽離子型電解質。這些物質水溶液的pH值與它的粘度、絮凝效果、穩(wěn)定性、分散性等密切相關。故在水溶性聚合物的分子鏈上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強親水性基團,如羧基、羥基、胺基等,但這些極性基團與水混合時多數(shù)只能形成乳濁液。而羧酸鹽能溶于水,因此水溶性連結料的制造往往是使用高酸態(tài)的合成樹脂,再以胺中和成鹽。
2. 柔版水性油墨揮發(fā)、滲透、固化反應或三者兼有的干燥成膜機制 一般來說,印刷工藝以及相應的干燥方式?jīng)Q定所用的油墨配方體系。為滿足柔性版印刷的工藝要求及水性油墨自身的特點,根據(jù)不同的印刷基材,水基柔性版油墨的干燥方式有揮發(fā)、滲透、固化反應或三者兼有。
(1)揮發(fā)干燥機制
對于承印物為非吸收性基材的柔性版印刷,其干燥方式主要以揮發(fā)干燥為主,即采用樹脂/溶劑的油墨體系。因為: ①柔印機速度很快,80m/min到200m/min以上都有,一般來說第一色印完到第二色印刷,其間隔僅幾秒到零點幾秒。對于非吸收性基材,在所有的干燥類型中,僅揮發(fā)干燥可滿足這一要求。②只有墨膜中的液體盡快脫出墨膜,例如利用沸點不高的溶劑有瞬間揮發(fā)的特性,才能使油墨迅速干燥。快干性也要求油墨為低粘度而且烯薄的液體。 ③對于膠印油墨、鉛印油墨而言,可以通過墨輥之間的調和,使油墨均勻地涂布在印版上,而柔印油墨僅靠本身的流動性、粘附性填充在網(wǎng)紋輥網(wǎng)眼中并傳墨到印版上,只有較低的粘度即較烯薄的液體才能賦予這樣的性質。而且油墨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填滿凹眼,如果粘度太大則難以填入凹眼中,同時刮刀也難以圓滑地刮去網(wǎng)墻部分的油墨。所以柔性版油墨一般為粘度較低的流體形式,大量的溶劑或水只有通過揮發(fā)或滲透的方式進行。當然粘度太低也不行,否則壓印會造成網(wǎng)點中的油墨易變形,使圖文再現(xiàn)性變差。
油墨的干燥速度首先取決于油墨中溶劑的揮發(fā)速度。油墨中溶劑的揮發(fā),主要存在如下影響因素:①不同的樹脂對溶劑揮發(fā)速度的減緩程度不同。溶解度越大的樹脂,溶劑越難以脫出,揮發(fā)速度越低。②顏料在油墨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溶劑的揮發(fā)速度越低;顏料粒子的半徑越小,比表面積越大,溶劑的揮發(fā)速度越低;不同種類的顏料對溶劑的脫出性不相同。
(2)滲透吸收干燥
對于吸收性基材的柔印,其干燥方式以滲透吸收干燥為主。吸收性基材如紙張對油墨具有吸收性。油墨中的連接料是液體成膜物質,同時能粘結色料粒子并使之粘著在紙張表面上。連結料轉移到紙張后,就向紙張內部滲透,直到油墨中的色料粒子之間變得足夠緊密,粒子間的間隙不斷縮小所產(chǎn)生的顏料顆粒間毛細管拉力與紙張內吸收連結力相等時完成吸收滲透過程。連接料向紙張內部滲透的程度與紙張內毛細管拉力成正比,即紙張的吸墨性取決于其內部的疏松程度,也就是紙張的緊度和組織勻度。實際印刷時,還應考慮印刷壓力、壓印時間、油墨粘度的影響。 油墨對吸收性基材的滲透吸收對油墨固化和干燥過程很重要。滲透量太少或太淺,油墨粘著不牢,也不易干燥。但是,滲透量太大或太深,就會造成透印問題,也會降低油墨光澤。另外,對于吸收性基材,還同時存在揮發(fā)干燥機制。故對吸收性承印物的柔印,干燥方式是揮發(fā)和滲透雙重成膜機制。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