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物透濕性是評價服裝熱濕舒適性的一個重要指標。在人體、服裝、環境這一復雜系統中,人體的熱濕舒適性取決于自身產生的熱量和向環境散失的熱量之間的平衡。人體除了通過傳導、對流、輻射等方式向周圍環境散熱外,還通過人體皮膚表面汗液的蒸發散失熱量。如果水蒸氣能通過服裝系統及時擴散到周圍環境,人體才能感到舒適,如果服裝阻礙水蒸氣的通過,使人體皮膚與服裝之間微氣候中的濕度增大,水蒸氣將積累到一定程度而冷凝成水,使人感到黏濕、發悶等。當人體進行劇烈活動或處于炎熱環境中,汗液的蒸發成為人體散失熱量的重要途徑,此時更要求衣服具有足夠的水蒸氣傳遞能。
織物的透濕性通常采用透濕杯測量,傳統的透濕杯測試方法(GB/T12704—1991,ASTM--E1996)采用裝有吸濕劑或水的透濕杯,并封以織物試樣,將試樣放在規定的溫濕度密封環境中,根據一定時間內透濕杯組合體重量的變化計算出透濕量,該方法雖簡便易行,并能在靜態條件下定量比較織物透濕性,但測試時間長(2h),精度低,重復性差。
用透濕杯法測試織物透濕性時,影響測試結果的因素較多。首先,水蒸氣必須通過杯內的靜止空氣層和試樣外表面的空氣層,試樣兩側存在壓力差,杯內外也存在著壓力梯度,水蒸氣的逸散不僅受到織物阻抗的影響,同時還受到杯內靜止空氣阻抗和試樣外側空氣阻抗的影響,因此,計算透濕量時,雖然沒有用到織物正反面的溫度和相對濕度,但透濕量的值隱含著這些因素的影響,由于試樣兩側的水蒸氣壓力差是未知的,只有當織物阻抗遠大于杯內靜止空氣層阻抗和試樣外側空氣阻抗時,試樣正反面的水蒸氣才接近于杯內液體的水蒸氣壓力和空氣中的水蒸氣壓力,這樣才有可能使透濕量比較準確地反映織物的透濕性。而實際上,織物是多孔性材料,阻抗較低,獲得的結果總是存在著較大的誤差。其次,在蒸發法測試過程中,杯內液面下降,杯內靜止空氣層的厚度增加,其阻抗也增加,必然造成實驗誤差。
根據ISO11092—1993和FZ/T01029—1993,織物的透濕性也可用出汗防護熱板儀測量,多孔金屬熱板的周圍和底部備有隔熱防護層,以阻止熱板四周及底部的熱流,各部分都有加熱單元,熱量只能沿試樣厚度方向流動,蒸餾水從熱板底部喂入,熱板上面覆蓋一層防水透濕薄膜,熱板表面的溫度穩定在35cI=,以模擬人體發汗的狀態,熱板上方裝有一玻璃罩,用來生成一定的氣流。整個出汗防護熱板儀置于小型人工氣候室內,室內的溫度設定為35cI=,濕度控制在40%。當系統處于穩態時,由加熱功率、熱板和氣候室內的水蒸氣壓力差以及實驗面積來計算織物的蒸發阻抗,再根據水的汽化潛熱將蒸發阻抗轉換成織物的透濕率,以此來評定織物的透濕性。雖然該方法測試精度高,重復性和再現性好,但是出汗熱板、人工氣候室、數據采集系統成本高,使用和維護費用昂貴,且測試時間長(1.5h),不易推廣。
本文提出一種新的織物透濕性測試方法,該方法能在5min內精確評價織物的透濕性能,且重復性好、成本低。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