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7月15日德國政府頒布“食品及日用消費品法”第二修正案,至今已達十年,為符合生態及安全的紡織品服裝出口標準,國內染料及助劑企業通過努力,開發了大量環保型染料和助劑,為出口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不符合生態環境的紡織品服裝仍時有發生,給出口造成困難。浙江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公布的2003年第4季度對三十余種紡織品測試顯示,5種強制性標準(酸堿值、甲醛、色牢度、致癌芳胺、異味)全部合格的僅占14%,而86%的產品都有1~2個指標不合格。所以紡織品服裝的生態問題仍然嚴峻,不能掉以輕心。以下討論的是近十年來各地區出入境商檢和知名的檢測機構(如:ITS、SGS、萊茵等)以及各企業、研究機構所匯集的一些問題。
1 酸堿值
紡織品水溶液萃取物的pH值(ISO3071—1980),如對紡織品加以適當的沖洗,很容易達到合格;對于堿性介質或酸性介質染色,則后處理必須加強水洗。
2 甲醛
甲醛作為反應劑,旨在提高助劑在纖維素纖維上的耐久性,如耐久免燙樹脂整理劑、固色劑、柔軟劑、粘合劑、阻燃劑、防水劑等。目前開發的助劑有低甲醛和無甲醛,甲醛在織物上的限量為75~300mg/kg,可以應用低甲醛助劑。以醚化2D樹脂為例,有些產品有時會發生甲醛超標,原因有三個方面:(1)產品質量不穩定。醚化2D樹脂一般采用二步法,第一步是4,52二羥基環乙烯脲,然后經羥甲基化后1,3二羥基醚化,使四個羥基全部醚化:

過量ROH吸收HCHO:ROH+HCHO→ROCH2OH,使醚化2D樹脂中的游離甲醛減少。如果4、5位羥基沒有完全醚化,由于其活性不如1,3位二個側鏈羥基,易發生以下一系列反應,從而釋放出甲醛,使產品甲醛超標:

(2)游離位甲醛和釋放甲醛,由于生成的N2羥甲基酰胺為N2半縮醛結構,在水溶液中會發生分解,是一個可逆反應,為保持平衡,最后制品都有一定量的游離甲醛。

生成的N2羥甲基酰胺在高濕、高溫下容易水解,使甲醛再次釋放。因此原來合格的產品,因長期儲存而不斷釋放甲醛,造成不合格。
[1][2][3][4][5][6]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