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碘酸鈉對棉纖維進行選擇性氧化,可使纖維葡萄糖單元中的c和c,位仲羥基氧化成醛基,它可與許多生物活性材料上的一NH發生席夫堿反應產生共價結合,生成新功能和新用途的纖維素衍生物。本文采用堿預處理對棉纖維首先進行預活化,提高了高碘酸鹽對棉纖維的反應性和均一性,使棉纖維的醛基含量增加,從而有利于接枝更多的絲膠蛋白,實現了棉纖維的蛋白質功能化,成為一種符合時代需求的綠色環保紡織品材料。
1實驗
1.1實驗材料與試劑
經過煮練和漂白的棉紗線;絲膠粉(平均分子量為15000);高碘酸鈉,鹽酸羥胺,氫氧化鈉,甲醇,鹽酸,冰乙酸等均為AR級;百里酚藍,指示劑。
1.2棉纖維的松式堿預處理
在20℃恒溫條件下,棉纖維浸人不同濃度的NaOH溶液處理10min后,用蒸餾水洗數次,再在5%的冰乙酸中浸泡30min,最后用去離子水洗至中性,低溫干燥得到堿化棉纖維。
1.3氧化棉纖維的制備
取一定質量的普通棉纖維或堿化棉纖維置于棕色錐形瓶中,~JH.,k8g/L的高碘酸鈉溶液,40℃下避光反應2h,然后將反應后的棉紗線于0.1M丙三醇溶液中浸泡半小時,再用去離子水充分洗滌,最后干燥平衡后封袋保存。
1.4絲膠的涂覆處理
按浴比1:30,將氧化后的棉纖維分別投人到2.5%的絲膠溶液中,在一定溫度下浸漬一定時間。將處理后的棉纖維150℃焙烘5min,然后水洗浸泡24h,置于空氣中自然晾干,再在80℃恒溫條件下干燥2h后稱取重量。
1.5測試方法及儀器
1.5.1氧化棉纖維醛基含量的測定
醛基含量是表示棉纖維經高碘酸鈉氧化反應的唯一量化指標,其大小直接反映了棉纖維的氧化程度。醛基含量的測定采用鹽酸羥胺溶液與氧化棉纖維中醛基的定量反應,生成席夫堿,釋放出的鹽酸用NaOH溶液滴定。醛基含量計算公式如下:
醛基含量(mmol/g)=30V/W
式中:表示滴定時所耗0.03mol/LNaOH甲醇標準溶液的體積(L);表示氧化棉纖維的質量(g)。
1.5.2增重率的測試
儀器:BS210S型全自動光電天平測試方法:分別稱取氧化棉纖維在絲膠處理前后
的重量G1、G2:
增重率(%)=一G1一G2一/G1×100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