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滌棉針織物和梭織物染色時,出現相同的棕褐色染疵斑點,經試驗分析,發現大多與前處理不當有關。滌棉混紡交織針織物前處理大多在噴射溢流染色機上進行,通常在堿性介質中,添加螯合分散劑、精練劑和凈洗劑等表面活性劑,經100℃×60min處理(染淺色加3~5g/LH2O2,以增加色澤的鮮艷度),水洗后仍在原機上染色。而梭織物前處理大多采用冷堆,或在平洗軋車上進行,然后在高溫高壓噴射溢流染色機上染色。傳統加工認為,滌棉混紡織物無論配比如何,其前處理比純棉或純滌綸織物容易,其實不然。一般,原棉上含有6%~7%蠟質、脂肪、果膠和半纖維素(即不成熟的纖維)等雜質,若原棉的等級較低,則雜質含量還要高;加之經紗上的漿料,滌綸上3%~5%低聚物,以及紡絲和織造過程中的油劑等,其前處理有一定難度。
要去除原棉上的雜質,不僅要有足夠的堿劑,同時還必須加入防止返沾的精練劑。但如果堿劑加入過多,會使滌綸產生減量(剝皮),反之堿劑少,難以除凈雜質。
梭織物上的漿料為3%一4%,特別是混合漿料中的化學漿,在織物上剩余3%~5%就會影響染色質量,主要是染斑。實踐中,化學漿料的去除主要靠高溫。滌綸中的低聚物耐堿性較差,在高溫高壓條件下(130℃X0.18Pa)會不斷地溶落下來,游離在染液中與染料發生聚集,一旦吸附在織物上或沾附在染機內壁就很難去除,尤其在烘干或熱定形后,根本無法去除。在生產實踐中,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進行前處理,既不能影響織物的強度和手感,又要把織物上兩種纖維的雜質去凈。在生產中有效防止染色疵病的產生,除了要加強對混紡交織物的前處理,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前處理處方工藝條件
混紡交織物的前處理,一般將傳統工藝與低溫助劑相結合為好。
織物 29.5tex滌棉(40/60)雙線汗布
色澤 玫紅
前處理處方/(g/L)
低溫練漂劑QR2010 0.8
低溫練漂劑QR2011 2.0
低溫練漂劑QR2020 0.35
27.5%H202/(mL/L) 8
注:上述3種低溫練漂劑均系上海祺瑞化工產品。如對純棉織物進行前處理,用量需增加2~3成。
工藝條件浴比1:10,40℃時加料,以2℃/min升溫至80℃,保溫60min后邊排液邊溢流水洗,然后經0.5mL/L冰醋酸6o℃中和20min,并在殘液中添加去氧酶1g/L,處理15~20min。對于深色織物的前處理,無需加入H2O2,因此也無去氧酶處理。經水洗后,換新浴待染。該處方可去雜8%~9%,半成品毛效12.5cm/30min,白度為75(CIE),前處理綜合成本比原來節約1/5(寧波神鷹針織漂染有限公司)。
(2)染色前熱定形
因為滌綸或原棉中的雜質在高溫高壓染色時會游離或釋放出來,產生凝聚。染前進行一次熱定形,在染色過程中就較為穩定。但這種凝聚物一般是軟性的,在搓擦時會有顏色,說明是纖維上溶落下來的雜質和染料發生凝聚的表現,而非某種染料品質差的緣故。這種凝聚物是可逆的,一旦沾染在織物上,只要未經熱定形即可修復,具體方法見下節(3)。若凝聚物是硬性(碳狀)的,則不可逆。加工中要特別注意捻度高的織物,如果熱定形不當,在染色后仍會再度出現起泡現象,故對高檔織物,染前熱定形條件為180~190℃,車速25~30m/min,熱定形后再進行染色、還原清洗、充分水洗,最后進行一次拉幅定形即可。染整廠沒有專用的拉幅定形機,一般采用熱定形機取代,使拉幅定形接近于前一次熱定形條件,這樣布面雖平整,但有時會降低色牢度。因此,確定拉幅定形溫度比原來低20~3O℃,車速提高到35—40m/min,可使織物平整且色牢度達到要求。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