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印花中,棉紡織品的印花形態分為布匹印花(印后裁剪)、裁片印花(裁剪后花(印后裁剪)、裁片印花(裁剪后尚未縫制)、成品印花(成衣、日用品等)。
根據印花工藝的不同,印花方式分為直接印花、拔染印花、防染印花和防漿印花四類。而從設備上又分為篩網印花、滾筒印花、轉移印花和多色淋染印花四個類別。
棉紡織品印花的設備
手工印花在市面上常常以手工平網印花設備(稱跑臺或布定版動的“走板”印花)居多。其臺面板(面板)分為平面平臺、斜面平臺、人字形平臺三種形式,其中平面平臺最為常見,也最適宜裁片印花作業。
臺面板一端或一面兩端都由設計的支架支撐(常分為固定和可拆卸式)。支架有木制結構(價格低廉,但牢固度差),金屬型材料焊成或角鐵,砌磚0.7m支架。而臺面板的底層,常以厚鋼板或厚平板玻璃為佳,也有用膠合板,高壓板或防火板;臺面板的中層,常以毛毯或針織厚絨布等富有彈性的材料;臺面板的上層,常以覆蓋無接縫的人造革或厚質塑料布、絲桿繃緊、炮燈釘牢、拉緊張力。在光滑平整無裂口、無接縫、織物印花無網距下,起板快達數十米乃至上百米,常見在(20~60)min之間。
有的臺板上裝有定位卡以保證套印的準確性,有的臺板是冷臺板,也有制作成熱臺板(臺板下裝有蒸汽和電熱設施)。印花時先將承印物用臺板膠粘牢在臺板上,一道色用一只網框,人工刮印,其過程往往視圖紋墨膜稍干不黏時,把承印物取下進行風干或烘干。
手工臺板的最大特點是投資少、見效快、靈活性大,適合于中、小型企業的涂料印花,尤其是膠漿印花更能凸顯它的優越性。缺點是:占地面積大、勞動強度大,套色精度差(尤其是網點),用熱固油墨時需增加一個行走式的烘爐。平網印花機(又稱布動式印花機)多用于布匹印花。網框根據印花要求安裝好后,只能上下升降,而不能前后移動(印花時需網工藝與技術框下降刮漿,而后升起)。不論是織物用貼布漿粘貼在橡皮覆帶上向前移動到圖紋位置進行印花,其動作往往是氣動或電動控制的作業方法。印花后又移到下面,經水冼將橡皮履帶上的貼布漿洗除,并經刮刀刮干。橡皮履帶的移動距離、篩網框的升降高低、刮漿的次數、刮漿刀的行程、前后部件的傳動,淋水洗滌等都是事先調節而相互配合,按順序進行自動平網印刷。轉盤式的網版印花機,又稱T恤印花機,適應裁片或成衣印花,市面上有手動式、半自動式、全自動式三種。而根據選擇工位數在4/6/8/12工位以上的轉盤式印花機居多。
該機大多是進口的,特點是質量好、價格高。缺點是維護配件很難以解決。而組裝轉盤或絲網印花機,關鍵部件為進口。一般部件為國產。該機占地面積小,用工少,工作勞動強度低。加之套色精確度高,特別適合熱固油墨印花。但缺點是投資大,少則幾萬元、多則十幾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即不適應膠漿印刷,且產量低。加上圖紋印花不易定位,裁片需大于臺板面積而浪費材料,只適應局部定位,很難準確和鋪片又不方便。
輪轉式環氧化泡沫凹版印花機,又稱輥筒印花機。常常用于無接縫的棉紡織品承印物方面(還能應用到鋼材、石材、塑料等作業),印刷時,打開墨泵直接流在印版上,通過刮刀將圖紋上的水墨刮入泡沫里,而轉移印花的方式是20世紀90年代后德國發明的,直到21世紀初,佛山泰鳴傳動有限公司的二代印花機問世,打破一機獨秀的格局。
棉紡織品的印花定位
[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