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性能穩定的無機物整理劑納米羥基磷灰石對棉織物進行功能后整理,用以提高棉織物在光催化作用中的光學穩定性以及對納米二氧化鈦的吸附性,采用正交試驗的方法,研究以棉織物為載體的二氧化鈦光催化功能材料制備的關鍵技術。結果表明:采用l:1的乙醇/水溶劑配置納米二氧化鈦分散體系,納米粒子的分散效果最好;當分散體系中二氧化鈦質量分數為3%時,制備的棉織物在紫外線照射下甲醛的分解效果最佳。
隨著光催化材料的開發和應用技術的發展,納TiO2在紡織領域的應用13益廣泛,如抗紫外線纖、抗菌纖維的開發等,但將納米光催化材料用于織品的功能整理,還有相當多的理論和應用問題有待研究。主要體現在納米材料在紡織品上的負載技術、光催化材料對紡織品性能的影響以及功能紡織品的催化氧化效能等方面。棉纖維是重要的紡織原料,將納米光催化技術應用于棉織物的功能整理,開發具有空氣凈化功能的棉裝飾產品,不僅能提高棉織物的價值,擴大棉織物的應用范圍,而且對探索納米光催化材料在有機高分子材料領域的應用具有指導意義。
本文從棉纖維的分子結構出發,引用一種能與棉纖維以氫鍵結合、性能穩定、對人體沒有副作用的無機整理劑——納米羥基磷灰石作為棉纖維的保護劑,有效地提高了棉纖維的光學穩定性和光催化材料在棉纖維上的負載能力。為開發具有空氣凈化功能(利用光催化分解甲醛、臭味等物質)的棉裝飾產品,本文進一步以甲醛分解效果為依據,通過單因子試驗和多因子正交試驗分析,對經過保護劑處理的棉織物進行表面TiO光催化劑的沉積工藝進行研究,以期找到最佳的棉織物處理工藝。
1試驗部分
1.1試驗材料
純白棉針織物;自制納米羥基磷灰石(HAP),化學式為Ca10 (PO4)6(OH)2,粒度約為30nm;二氧化鈦(TiO2),P25納米粉體,原生粒子粒徑21nm;無水乙醇(CH3CH3OH),分析純;甲醛(HCHO),質量分數為37%~40%。
1.2試驗器材
Sartorius電子天平(最大稱量110g,精度0.000lg);SY3100DH型超聲波清洗器;DHG.9123C型全自動電腦干燥箱;TricolorP.A0/A1型軋車;AgilentTechnologies6890N型氣相色譜儀。
1.3樣品制作工藝路線
棉織物脫膠除雜一羥基磷灰石分散體系浸泡一洗滌一晾干一焙烘l—TiO2分散體系浸泡一浸軋一焙烘2一紫外光照射一樣品性能測試。
1.4試驗工藝
1.4.1納米羥基磷灰石的吸附工藝
為了提高納米羥基磷灰石微粒的分散性和與棉纖維的吸附性能,采用極性較強的水為納米羥基磷灰石的分散試劑,用氨水調節分散體系的pH值至l2.30,于40℃在超聲波清洗器中振蕩10min(振蕩頻率55kHz),使之分散均勻,再將棉織物在30℃左右的羥基磷灰石分散體系中浸泡12h以上,使二者之間充分吸附,用蒸餾水洗去棉織物上機械沉積的納米羥基磷灰石,然后經過焙烘使羥基磷灰石與織物纖維相互結合。
[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