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2可見,純棉織物在紫外線照射下CO2氣相色譜峰面積為0,說明純棉織物對甲醛幾乎沒有分解作用;而經過TiO2處理的試樣,CO2的量明顯增加,說明試樣對甲醛有明顯的光催化作用。進一步對比1、3、5、7、9號試管可以看到,當滴加1滴甲醛時分解效果最好,隨著甲醛滴數的增加,甲醛分解效果差別不大,即在30mL的試管空間,能夠顯著地分解1/27mL的分析純甲醛,相當于在1m空間,能夠分解1234,6mL的分析純甲醛,說明1號試管中甲醛的濃度已經大大超過實際生活環(huán)境中的甲醛濃度。根據式(1),在實際生活環(huán)境中樣布對甲醛的分解效果隨著甲醛濃度的提高而增加。
在氣相光催化反應中,光致空穴h+的氧化性比·OH的氧化性強,因此,只要有適當的物質充當電子和空穴的俘獲劑,使電子一空穴對的簡單復合受到抑制,氧化還原反應仍能發(fā)生。在無水條件下,光致電子的俘獲可以是吸附于催化劑表面的氧,光致空穴的俘獲劑可以是有機物本身。所以,當甲醛濃度越高,試管內氧氣濃度越低,減少了氧在催化劑表面的吸附,同時也就降低了催化反應的效率。試驗結果表明,當滴加1滴甲醛時(約1/27mL)分解效果最好。正交試驗中甲醛的滴加量選擇1、2、3滴作為3個水平。
2.4正交試驗
采用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試驗法設計方案。利用k(3)正交法得到9個試驗條件,如表3所示。

從表3中CO2氣相色譜峰面積得知,當分散劑乙醇與水的質量比為1:1,TiO2質量分數為3%,滴加1滴甲醛時,在紫外線照射下,30mL試管中10cmX1.5cm織物分解甲醛產生的CO2的氣相色譜峰面積可達9575692,遠高于其他條件的效果,可以認為是棉織物整理的最佳工藝。
3結論
1)配置TiO2分散體系時,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無水乙醇,能夠減少納米的聚集,形成穩(wěn)定的分散液,分散劑中乙醇與水的質量比為1:1時,體系的分散效果最好。
2)在分散體系中TiO2含固量越高,織物上TiO2負載量越大;但TiO2含量太高,容易發(fā)生納米粒子局部堆積,影響光催化效果及織物的手感。當分散體系中TiO質量分數為3%時,織物的光催化效果最好。
3)在一定的工藝條件下,織物表面沉積的TiO2經紫外線照射能夠分解較高濃度的甲醛。
<<上一頁[1][2][3][4]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