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感官與儀器配合檢測是指檢驗人員與檢驗設備相互匹配、相互依賴所進行的試驗。此類檢測在紡織品檢測技術中占了大多數。如檢驗人員通過使用天平、刻度尺、量杯等度量儀器方能對產品的重量、規格、質量正確與否下結論;對于一些精紡面料,檢驗員或許只能通過顯微鏡投影儀觀察才能確定其纖維種類及經緯密度;檢驗人員通過特定的設備才能得到羽絨的蓬松度數據;有些多組分面料成份分析及甲醛、pH值、游離重金屬的測定結論需經過一定化學反應、計算程序后方能得出;一些特殊功能如防電磁輻射、防紫外線需要專用儀器設備檢測等等。此類檢測對檢驗人員的要求更高,實施者既要熟悉儀器的操作、助劑的配置,又要具備較強的分析判斷能力。
2.紡織品檢測的實施依據
(1)國內
就國內而言,通用性紡織品檢測的實施依據主要是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所謂標準是指對重復性、類同性事物和概念所做出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過各有關方面協商確定,由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形式發布實施,成為行業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有利于企業在產品試制、定型和整個生產過程中落實質量控制措施,確保產品質量;確保批量化生產的產品在材料選用、工藝制定、產品定位等方面做到規范、統一,有利于生產企業優化生產組合,降低次品和廢品率,節約原材料,提高生產效益;還能夠成為工貿(產需)雙方確定產品技術指標和質量等級的依據。就紡織行業而言,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實施能夠起到統一技術管理、統一質量控制目標、促進行業內產品整體水平提高的積極作用。
按性質劃分,目前國內紡織品標準分為強制性和推薦性兩種,強制性標準均為國家級別的標準,必須嚴格執行,而推薦性標準則為行業級別,成為業內控制產品質量的有效依據。同時也是檢測工作實施的重要依據。
目前國內國家和行業標準按類別大致可劃分為基礎標準、方法標準和產品標準三種。基礎
性標準是指在一定范圍內作為其他標準的基礎并普遍使用,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標準,它往往涉及統一管理、概念和符號、量和單位的精度與互換性、結構要素、實現系列化和保證配套關系、產品質量保證、安全、衛生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如《紡織品的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紡織名詞術語》、《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紡織品維護標簽規范符號法》、《服裝術語》、《服裝號型》等國家行業標準等;方法性標準是指為實施某些檢測項目,所必須明確使用何種測試工具(儀器),采取何種測試工作流程(步驟)以及如何計算或判定試驗結果的那些標準,如《紡織品紡織纖維鑒別試驗方法》、《二組分纖維混紡產品定量化學分析方法》、《紡織品甲醛的測定》、《紡織品色牢度試驗》、《紡織品保溫性能試驗方法》、《水洗羽毛羽絨試驗方法》、《服裝理化性能的檢驗方法》等紡織服裝行業專用標準;產品性標準是指那些專門針對某些工業批量性生產的產品,在材料使用、規格設定、加工方式、儲存運輸及交貨依據等方面確立質量要求,并明確檢驗規則和合格判定內容的標準,如《棉花細絨棉》、《生絲》、《綿羊毛》、《阻燃機織物》、《毛針織品》、《仿毛針織品》、《羊毛衫》、《棉毛衫褲》、《男西服、大衣》、《女西服、大衣》、《男、女西褲》、《襯衫》、《羽絨服》、《絲綢服裝》等國家和行業標準。
(2)國外
國際上紡織品檢測的實施依據可以分別為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判定程序三大類。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