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服裝成品的斷針殘留。
從總體上看,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目前已經把涉及紡織品安全健康及生態環保方面的檢測擺到了首要位置。通過技術法規、標準及合格判定程序等多方位的約束,確保紡織產品符合安全質量要求。同時,還加強了對產品誠信度的監控。
尤其是歐洲通過近十年來生態紡織品標準(Oeko—TexStandard100)的實施,令紡織品安全
性能檢測體系更加完備。目前為配合REACH法規的實施,紡織品所使用的化學品物質及配置品也在被進一步鑒別,如被證明其有害將受到使用限制,進入歐洲市場將更加困難。美國一向以嚴格控制紡織品燃燒性能而聞名,近期又加大了對兒童用品鉛含量的控制,未經檢測或經檢測不合格的產品不得進入當地市場銷售。日本則對甲醛控制甚嚴,標準規定:進口幼兒服裝不得含有甲醛,同時還十分重視對服裝成品斷針殘留的檢測,一旦發現此類情況,則整批產品拒收。
三、目前國內紡織品檢測的重點項目
此處僅以一些通用性紡織品國家標準作為對象進行解讀。
目前我國出臺的國家標準分為推薦性和強制性兩種類型,推薦性國家標準通常以“GB/T”的形式作為標準代號的開頭符號,供相關生產企業參照執行。而強制性國家標準則以“GB”的形式作為標準代號的開頭符號,是指生產單位、經銷單位在產品生產、加工及銷售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的標準,以確保產品(或商品)質量完全符合標準規定的要求和水準。由于目前國內紡織品及服用面料在印染、后整理等生產過程中要使用一些含有化學物質的染料、助劑和整理劑,其中有些化學物質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有一定毒害作用與不良影響,存在安全隱患,違反國家保護人身健康或安全的原則、保護環境的原則和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原則,因此制定并實施相應的國家強制性標準,對紡織品的生產和成品進行有效的監控和制約,十分必要。
此外,國內還有一些紡織服裝產品在原材料使用與標銘存在不一致的現象,直接影響和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因此通過相關國家強制性標準加以制約與規范,也是必須的。
以相關強制性國家標準作為解讀對象,國內目前紡織品通用性檢測重點項目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有關色差的檢驗。
無論是纖維、織物還是成品,都必須采用GB250—2008和GB251—2008標準評定用灰色樣卡,通過評級的方式進行檢測,前者用于檢驗織物變色狀況、后者用于檢驗貼襯沾色狀況。
2.有關紡織品基本安全性能的檢測,檢測依據是GB18401—2003。
該標準結合國際上紡織品安全質量的現行要求,并考慮國內實際情況,自2006年1月1日
起正式嚴格實施。標準共列出五大類九個項目,詳見表1。
《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屬于國家強制性標準,內銷紡織服裝產品必須符合表中所列
項目的指標要求。在這些項目中,如果有一項或幾項指標經檢驗未達到標準要求,則表明被抽檢樣品所代表的該色種或該款式的批量產品將被判定為不合格。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