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了羊毛/山羊絨/蠶絲多組分精紡面料的加工工藝,重點探討了產品關鍵工序的工藝技術參數及操作要求,圍繞影響產品質量的諸因素提出了具體的技術措施。
1多組分纖維面料的設計思想
盡管天然纖維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但其本身具有一些缺陷,如保形性差,可機洗、洗可穿性差,易起皺、起毛起球,易產生極光,不易保養,強度低等,使得它的應用受到限制。目前最現實最容易實現的途徑是合理混用數種纖維,開發多組分面料,通過不同纖維的優劣性能互補來設計生產高品質、新風格的紡織品。本著這個設計思想,我們開發了羊毛/山羊蠶絲混紡面料系列產品,其成品優雅柔潤,滑糯豐滿,彈性足,質輕保暖,吸濕透氣,懸垂性好,穿著舒適,體現出高貴、典雅、精致的風格,物理指標也滿足了國家標準,達到了設計目的。
2羊毛/山羊蠶絲精紡面料毛絨絲的開發
羊毛、羊絨和蠶絲中,羊毛彈性好,保暖性強,但是易縮絨;蠶絲柔軟平滑,光澤優雅,吸濕性好,獨特的性能適合冬夏穿著,然而耐光性差,濕態易起皺;山羊絨具有細、輕、柔、滑等特性,吸濕性居于所有纖維前列,其產品高貴、典雅,但纖維易受損傷,價格昂貴。基于上述天然纖維性能分析,提出天然纖維的合理配比、篩選適合的工藝參數,探討羊毛、蠶絲和山羊絨的混紡技術途徑,以期達到服用性能互補的目的,使生產的產品既有蠶絲飄逸柔滑的效果,又具有羊絨羊毛滑糯豐滿、彈性足的手感,質輕保暖,吸濕透氣,高貴典雅,成本低。為此,我們開發了以羊毛為主體,加入適量山羊絨和蠶絲的多組分面料。
毛絨絲精紡面料關鍵技術探討如下。
2.1原料選擇
原料選擇的關鍵在于纖維長度,蠶絲條纖維長度一般在85mm以上,而自梳羊絨條纖維長度一般在42mm左右,兩者長度差異大,增加了紡紗難度,不利于紗線條干的均勻性。選擇75~80m//1長的羊毛纖維為主體,兼顧蠶絲和羊絨的性能,有利于改善成紗質量。羊毛、山羊絨、蠶絲的具體品質見表1。
設計思想以表現柔軟豐滿,富有彈性為主,適當增加蠶絲以提高光澤與滑潤性。經紗線密度11tex X 2,緯紗線密度20tex X 1;羊毛80%,山羊絨10%,桑蠶絲10%。本著長度兼顧的原則,可以適當改變3種原料的組合比例,得到不同風格的產品。
2.2制條工藝路線及紡紗工藝要點
工藝流程及技術參數主要考慮這3種纖維長度,隔距大會增大落絨;隔距小會損傷蠶絲、羊毛。我們采用蠶絲、羊毛先}昆條、精梳,然后再混絨的特殊工藝流程,既可以解決因長度差異大造成條干不勻的問題,同時也有利于解決因同類纖維親和聚集造成紡紗不勻,影響染色同色效果的問題。主要工藝要點如下:
(1)針梳隔距為46—42mm,牽伸倍數為6~8。
(2)毛絲條加油后須靜置2~8h,以使油水滲透均勻,消除前道生產中產生的應力及靜電,使受到意外損傷的纖維得到恢復。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