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經單緯毛織物的紗線強力低,毛羽多而長,耐磨性差,使得織造時經紗斷頭多,織疵多,影響織機效率,織造難度較大。為提高羊毛單紗的織造性能,目前常采用上液蠟、上乳化液、上冷漿和棉式上漿等方式處理經紗。研究文獻和工廠生產實踐表明,這些措施可潤滑紗線,在一定程度上伏貼毛羽,對減少斷頭和織疵有一定效果,但對于織造難度較高的純毛單經單緯產品,就必須采用上漿才能進行織造。筒子單紗上漿的效率很低,僅適合小批量生產。傳統的棉紗上漿方式能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并獲得顯著的上漿效果。
由于羊毛纖維本身特有的理化性能,決定了毛紗上漿不同于一般的棉紗上漿,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要解決低溫上漿問題。這是因為高溫會損傷羊毛的強度;其次,羊毛纖維表面有大量的鱗片,這些鱗片在高溫潮濕狀態下會發生嚴重的氈縮。
如果在漿紗過程中直接降低漿液的溫度,原淀粉漿液就有可能形成凝膠,這種特性顯然不能適應羊毛經紗上漿的要求。氨基甲酸酯淀粉是通過在淀粉大分子中引入酰胺基團而制成的一種變性淀粉,能夠改善淀粉的親水性及水分散性,提高漿液的抗凝膠性能,漿膜韌性好。本文就淀粉氨基甲酸酯化對毛紗低溫上漿性能的影響進行研究,以探索該變性淀粉在精紡羊毛高支單紗上漿中的應用。
1試驗部分
1.1材料與試劑
淀粉為玉米原淀粉,其黏度為60mPa·S,熱漿黏度波動率為2l%。
純羊毛粗紗線密度為386tex,捻系數為5,毛纖維長度為80.4mm,品質支數為64支;純羊毛細紗線密度為25tex(單紗),毛纖維參數同上。由張家港市遠大紡織有限公司提供。尿素和氯化銨為分析純。
1.2氨基甲酸酯淀粉的制備
按文獻所述的方法制取酸解淀粉,黏度為17.5mPa·s(質量分數為6%,95℃,糊化1h后用NDJ.79型旋轉黏度計測定)。將酸解淀粉加入到含有一定量尿素和NH4Cl的水溶液中,于室溫下攪拌一定時間后過濾,然后在50℃條件下預烘至含水率為l0%左右,研碎后在130℃條件下反應2h,最后用蒸餾水充分洗滌,過濾后于45℃條件下烘干,研碎并通過100目/25.4mm分樣篩。
1.3淀粉氨基甲酸酯的表征
用凱氏定氮法測定酸解淀粉的含氮量Ⅳ。以及不同變性程度的氨基甲酸酯淀粉試樣的含氮量No,求出結合氮的含氮量(N一No),然后計算取代度DS,公式為
DS=162(N一No) / [1400 —44(N一No)]
1.4漿液基本性能的測試
1.4.1黏度
按文獻[6]的方法,調成質量分數為6%的漿液,用NDJ.79型旋轉式黏度計分別在95、80、60℃條件下測定淀粉漿料的黏度及其黏度穩定性。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