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課程改革正在成為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探索領域,本文以染整專業(yè)染色打樣項目化教學為例,對如何確定項目化課程內容、工作過程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項目教學法是指師生圍繞著實際項目組織和展開教學,使學生直接參與項目全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 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來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在教師或企業(y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以個體或小組合作工作的形式自行組織完成項目,其打破了現行教材和教學模式的條條框框。該教學方法著眼點在于充分挖掘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技能方面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有效性及與生產實際的密切聯系性,使“教、學、做”結合起來。實踐中,我們在實施染色打樣項目化教學中作了以下探索。
1 以職業(yè)崗位需求確定項目化課程內容
目前,項目課程改革正逐漸成為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探索領域,在項目課程改革探索中,最關鍵的就是課程的內容選擇。因為課程內容的確定,是一個重點與難點,課程開發(fā)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確定的課程內容是否恰當。項目課程中的“項目”應當是有結構的項目,即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工作任務模塊。高職項目課程內容的選取不能憑主觀想象,而必須以職業(yè)崗位或職業(yè)崗位群的工作任務、 職業(yè)能力需求分析為基礎。項目的主題與企業(yè)生產密切聯系,學生的學習就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就更能體現“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
在印染加工中,往往需要將不同顏色的染料拼混起來,得到一種特定的、所要求的顏色或改變某一顏色的色光,這一過程印染行業(yè)稱為拼色(即打小樣),是染整企業(yè)中技術含量較高、動手能力較強、與最終產品質量密切相關的一個技術崗位。無論是筒紗染色還是絞紗染色,經軸染色還是束狀染色,機織物染色還是針織物染色,間歇式染色還是連續(xù)式染色,首先都要求對客戶來樣進行染色打樣。隨著纖維種類的不斷增加、混紡織物、復合纖維的大量使用,以及國內外客戶對印染產品的色光符合度要高、色差等級要小、打樣速度要快、生產產品完成周期要短,這些都對染整學生打樣技能的掌握提出更高的要求。小樣打得準確快捷與否,直接關系到試樣及生產樣的準確性,關系到企業(yè)合同定單能否順利完成。
除了染色打小樣崗位外,從事染整企業(yè)一線的其他染整技術、技術管理崗位,如復樣、放大樣、生產過程中的修色,以及貿易質量跟蹤崗位或染料與助劑的技術推廣和技術服務工作等崗位,都需要掌握對紡織物色澤的判斷和獲得技能,這是其他專業(yè)學生所不能替代的。這項技能是染整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這項核心技能必須在教學中加以強化。近年來,染整專業(yè)將染色打樣作為實施項目化課程教學的內容。
2將完成項目的工作過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
我們對染色打樣項目化課程的內容安排,首先是根據崗位工作過程需求分成3個階段:即單色樣打樣(進廠的質量檢驗和把關)、拼色樣打樣(各種技術數據及技術資料的積累)、客戶樣打樣(化驗室打樣及現場修色);其次在安排上考慮了受教育者的項目訓練效果和課程項目設計需要,做到先易后難,先簡后繁,循序漸進。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