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麻織物前處理加工過程中布面上麻皮較難漂白或去除,為了解決該問題人們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人們發現,亞麻織物的生產過程(脫膠程度) 不同,亞麻皮的去除難易程度不同。一般認為,采用經過粗紗煮練、漂白濕紡紗的亞麻織物麻皮的漂白和去除應比未經過粗紗煮漂的織物較容易。然而, 將原色紗亞麻織物、漂白紗亞麻織物、亞麻棉 (未進行化學脫膠干紡紗)織物三種織物前處理中麻皮的去除難易程度進行比較, 前處理較容易、麻皮遺留較少的順序是:原色紗亞麻織物、亞麻棉織物、漂白紗亞麻織物。既亞麻紗未進行漂白的原色紗亞麻織物上的麻皮較易漂白或去除,未經過化學加工的亞麻/棉混紡織物也比經過粗紗煮漂的漂白紗亞麻織物上的亞麻麻皮的漂白或去除容易。
為了解決生產中亞麻織物前處理麻皮漂白和去除問題,需要清楚形成上述現象的原因,繼而研究具有針對性的工藝措施。實現減少亞麻織物前處理失重率、降低前處理工藝中強力損失、保證亞麻織物風格的工藝目標。
1 試驗
將全漂紗純亞麻織物、原色紗亞麻織物、干紡亞麻/棉織物3種亞麻織物采用同一煮漂浴進行前處理,比較亞麻皮的遺留程度,驗證分析亞麻麻皮漂白去除規律。繼而對漂白粗紗亞麻織物進行煮漂、酸洗去除亞麻麻皮試驗,試圖找出了亞麻麻皮去除的最佳途徑。
1.1不同亞麻織物的同浴前處理試驗
試驗織物:全漂紗純亞麻織物;原色紗亞麻織物;干紡亞麻/棉織物。
試驗工藝流程: (退漿后的)亞麻織物-煮練-氯漂-氧漂-脫水-烘干
試驗處方及條件:
煮練:
NaOH 10 g/L
Na2C03 10 g/L
Na2SiO3(40°Bé) 5 g/L
Na3PO4•12H20 2 g/L
浴比 1:15
煮練溫度 98~100℃
煮練時間40 min
氯漂:
NaC10(有效氯) 1.5 g/L
pH值8.5~9
溫度 室溫(20℃)
時間 30 min
浴比 1:15
氧漂:
H202 5 g/L
Na2Si03(40 °Bé) 5 g/L
pH 10.5
溫度 90℃
時間40 min
浴比 1:15
脫水烘干:離心脫水、室溫晾干。
測試指標: 測試織物白度、失重率、在1 0cmX 10 cm布面上亞麻麻皮個數,結果如表1所示。
1.2亞麻織物加強煮練工藝試驗
在101#亞麻織物前處理生產過程中的煮練前取布樣5 m,進行2次煮練,其它工藝仍按正常生產工藝進行。
工藝流程:亞麻織物準備-燒毛-退漿-煮練 (試驗工序)-氯漂-氧漂-水洗-軋水、烘干煮練試驗工序:采用連續浸軋、汽蒸方式浸軋煮練液(多浸多軋)-汽蒸(102℃ 、40 min)-浸軋煮練液(多浸多軋)-汽蒸(102℃ 、40 min)-熱水洗-冷 水洗(轉到下工序:氯漂)
試驗處方:
Na0H 25g/L
水玻璃 5g/L
亞硫酸鈉 2g/L
磷酸三鈉 1.5g/L
試驗條件:
軋余率 110%
汽蒸溫度 102℃
汽蒸時間 2次X40 min
測試項目:在加強煮練試驗前后測定織物的重量,得到本工序的織物失重率,如表2所示;測定加工前和前處理后全工藝過程的強力指標, 得到全工藝的織物強力損失率,如表3所示。
1.3亞麻織物酸洗工藝試驗
在101#亞麻織物前處理生產過程中,采用經過燒毛后的5m亞麻織物進行酸洗工序試驗,然后接到正常生產的大卷裝卷染機按正常生產工藝生產。
亞麻織物試驗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亞麻織物準備-燒毛-酸洗(試驗工序)-退漿-煮練-氯漂-氧漂-水洗-軋水、烘干酸洗工序:浸漬-酸洗(2次×15 min)-水洗 (接到下工序:退漿)
酸洗設備:卷染機
酸洗試驗條件:
草酸 3.5 g/L
酸洗溫度 45℃
酸洗時間 30 min
浴比 1:l0
測試項目:在織物酸洗工序試驗前后測定織物的重量,得到本工序的織物失重率,如表2.所示;測定加工前和前處理后全工藝過程的強力指標,得到全工藝的織物強力損失率,如表3.所示。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