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漂白或去除亞麻麻皮前處理工藝措施
通過酸洗工藝試驗數據(表2、表3)可見,亞麻織物經過酸洗的失重率、重量損失均在可接受范圍內,其亞麻麻皮的漂白或去除效果較好, 該工藝方法是目前許多企業常采用的工藝措施。
4 討論
亞麻織物麻皮漂白和去除與織物形成過程中的化學處理過程有關,但并非處理程度越深其織物越容易漂白或去除麻皮。亞麻織物可通過亞麻織物酸洗或加強煮練的工藝措施來解決該問題,但較適宜的工藝方法是增加酸洗工序。
4.1各類亞麻織物的特點對亞麻麻皮漂白或去除的影響
三種亞麻織物特點各不相同,對織物處理程度有不同的影響。首先是加工過程的殘留物形成了化學加工的障礙。形成亞麻織物的紗線(粗紗)化學加工過程進行了纖維的脫膠、漂白, 但亞麻粗紗的脫膠屬于半脫膠,并沒有將纖維中的亞麻麻皮漂白或去除,粗紗經紡紗形成細紗,干燥之后使麻皮被包覆在細紗果膠內部, 導致麻皮漂白和去除的困難:其次與纖維的成分含雜程度有關。原色紗亞麻織物一般采用雨露麻紡紗,纖維的木質素含量較低,麻皮含量相對較低。而亞麻煮漂紗織物木質素含量相對較高,亞麻棉織物是亞麻二粗纖維干紡而成,木質素含量最高。
(1)亞麻織物化學加工經歷對亞麻皮漂白或去除的影響
亞麻織物形成的化學加工經歷指亞麻粗紗煮漂、纖維脫膠等,原色亞麻紗織物煮練漂白較輕,麻皮被包覆程度較輕, 所以最容易處理。3種亞麻織物容易漂白或去除麻皮的順序是:原色紗亞麻織物好于全漂紗亞麻織物和干紡亞麻/棉織物。
(2)亞麻含雜程度對亞麻皮漂白或去除的影響
亞麻纖維的含雜程度指形成織物前處理之前含木質素、果膠等雜質的重量百分數,原色紗亞麻織物含雜量少,容易漂白或去除。而漂白亞麻紗織物含雜量少,亞麻棉織物含雜量較高,結果卻是二者相當,可能與織物的化學加工經歷有關。
(3)不同亞麻織物應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才能有效漂白或去除亞麻麻皮
通過3種亞麻織物同浴染整前處理, 效果卻不相同,應根據亞麻織物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前處理方法。
4.2酸洗的作用
酸洗工序較好地解決了亞麻麻皮的漂白,酸洗的工藝方法可安排在燒毛工序后和退漿工序之前,也可安排在氯漂工序之后和氧漂工序之前。前后二個酸洗工序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在燒毛工序后和退漿工序之前的酸洗工序作用主要是對亞麻織物的脫膠和對麻皮漂白或去除。酸洗可實現對亞麻纖維的脫膠,為麻皮的漂白提供漂白劑接觸的通道問題,通過該工序的加工,使亞麻麻皮暴露于化學藥品之中。
在氯漂工序之后和氧漂工序之前的酸洗工序作用首先是與棉織物氯漂作用相同?? 去氯,提高氯漂的效果,減少后續加工的問題。在亞麻織物氯漂后的酸洗工序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去除暴露于處理液中的亞麻麻皮中的木質素,為亞麻麻皮的漂白或去除提供了最好的工序。所以,棉織物前處理氯漂工序后的酸洗去氯可以用其它方法替代, 棉織物的氯漂工序也可用氧漂的方法替代,但亞麻織物前處理不可能沒有氯漂工序, 氯漂之后的酸洗不能用其它工藝方法代替。只有重視亞麻織物的酸洗工序才能在保證亞麻織物強力前提下漂白或去除亞麻麻皮。
4.3亞麻麻皮的化學組成
亞麻麻皮一般認為是由纖維素、木質素、果膠等物質組成的, 木質素的存在導致亞麻麻皮漂白或去除比較困難。木質素的化學結構目前尚不清楚,亞麻木質素的化學結構也不清楚, 為前處理工藝研究和制定形成了障礙。也導致人們試圖在織物煮練工序去除亞麻木質素,使亞麻織物前處理強力降低較多。
值得注意的是亞麻植物的收獲期對亞麻木質素、纖維素的成分含量有較大的影響。在亞麻植物的黃熟期收割,其纖維素的含量較高,木質素含量較低。而在此之前收割的亞麻植物原莖,纖維素含量較低,木質素含量更低,而半纖維素含量相對提高;如果拖后收割亞麻原莖,則纖維素含量降低,木質素含量大幅度提高。從這種意義上定義木質素、半纖維素, 可以認為“木質素是老化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是未成熟的纖維素”。
5、參考文獻
[1]姜生.降低亞麻/棉織物強力損失的前處理工藝措施[J].《染整技術》2009年1月第31卷第1期
[2]姜生.亞麻織物草酸酸洗加工工藝技術的研究[J].《黑龍江紡織》2006年9月第3期
[3]姜生,宗煒等.亞麻纖維及織物次氯酸鈉漂白工藝條件的篩選[J].《印染》2000年第2期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