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統闡述各種彈性纖維,包括彈力絲、氨綸、聚醚酯彈性纖維、聚烯烴彈性纖維、硬彈性纖維、PTT和PBT纖維、復合聚酯彈性纖維等結構和性能,分析比較了它們的結構與彈性的關系,著重從這些纖維的彈性出發,分析含彈性纖維紡織品的染整加工特性。特別要指出的是,這類紡織品在染整加工時容易發生“蠕動”、“應力松弛”和“疲勞”現象(變形和回復不同于常規紡織品),應該合理控制染整加工時的溫度、張力和時間,加工時尤其需注意松弛處理的重要性;著重介紹了幾種彈性纖維紡織品的染整加工工藝和注意事項。
前言
合成纖維發展已有七八十年之久,最初主要是用于服裝,開發的只有幾種常用纖維,例如錦綸、滌綸等。自1960年以后,隨著合成纖維性能的提高,品種不斷擴大,特種纖維、超細纖維、彈性纖維和工業高強纖維有了迅速的發展,其中彈性纖維不僅用于各種高性能的服裝,還用于產業和裝飾用紡織品。目前合成纖維主要朝可持續發展、可回收、可生物降解,以及納米功能的方向發展。其主要開發途徑如下:
(1)改變基本材料,即聚合物的分子結構;
(2)改變聚合物的超分子或微結構;
(3)將不同聚合物共混或混入適當添加物;
(4)改變纖維形態結構,例如纖維粗細、截面形狀、卷曲程度等;
(5)將長絲組分復合或合股,制成雙或多組分復合纖維;
(6)對纖維表面改性或改變表面結構;
(7)將長絲加捻或復合,改變紗線股數和形態。
上述途徑都可以改變纖維材料的性能(包括彈性功能)。
其中最主要的途徑:一是改變纖維的基本組成,即聚合物分子結構。為此,近年來開發了許多新聚合物,并紡制了一大批不同分子結構的纖維。本文介紹幾種重要的彈性纖維,它們都有特別的分子結構。二是將不同的聚合物共混或復合,藉纖維含多種聚合物以改變性能(包括彈性),再通過改變復合或混合方式,改變各組分的混合比,以進一步改變其性能。例如,使雙組分復合纖維呈卷曲狀后可大大提高彈性。三是改變纖維的截面形狀或對表面進行改性或改變表面結構,也可以改變其性能,包括改善紡織品的彈性。四是將纖維復絲合股,改變股數結構,或對紗線加捻變形等,均可提高紡織品的彈性。
目前,紡織品主要朝強韌、安全、耐用、精細、環保、舒適、美觀和易護理等方向發展,其中安全、環保和舒適尤為重要,而這些功能與纖維的彈性關系密切。紡織品的彈性是一項重要的服用性能指標,彈性纖維是指具有高延伸性和高回彈性的纖維或絲束,但不同國家或地區有不同的定義。按美國材料試驗協會對彈性體定義,是指在室溫下材料反復拉伸至原長2倍以上,釋放拉力后能迅速回復至原長的材料;對聚氨酯彈性纖維,則是拉伸至原長3倍后,釋放拉力能迅速回復原長的纖維。近年來,紡織品對彈性的要求愈來愈高,為了適應需要,目前開發了許多新的彈性纖維和紡織品,這些新型彈性纖維紡織品的加工要求很高,特別是其染整加工難度非常大。為此,本文首先介紹彈性纖維的結構和彈性,然后討論彈性纖維紡織品的染整加工。
1彈性纖維或絲的類別和彈性
紡織品的彈性主要決定于其結構,包括纖維的化學結構、纖維的超分子或微結構、纖維或紗線的形態結構,以及紡織品的組織結構。通過改變或控制上述結構,就可以提高紡織品的彈性。普通紡織品的纖維、紗線和其本身的結構一般,雖然具有一定彈性,但彈性不高;而對于彈性紡織品,由于選用了彈性纖維或紗線,并且織成特定的組織結構,所以彈性良好。纖維或紗線的彈性主要決定于纖維的聚合物分子結構,也就是說,目前市場上的彈性纖維或紗線,主要是由彈性聚合物組成。
[1][2][3][4][5][6]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