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纖維彈性結構和組成的影響
對于大多數(shù)彈性纖維,它們的彈性主要來自軟和硬分子鏈段的區(qū)段組織結構,但是不同彈性纖維的硬鏈段差別很大。聚氨酯、聚醚酯、PTT和PBT以及硬彈性等彈性纖維的硬鏈段都較僵硬或是結晶體,分子鏈相互排列緊密,分子鏈問建立了較強的作用力,并成為分子鏈網(wǎng)絡節(jié)點,故回復力強,使纖維具有較好的彈性。由于分子鏈間的這些作用力,在受到高溫或溶劑作用時容易拆散,分子鏈相互發(fā)生運動,使彈性消失。所以靠這種結構建立的網(wǎng)絡節(jié)點在高溫或溶劑中會遭到破壞,即硬鏈段網(wǎng)絡節(jié)點或結晶體會消失,使纖維喪失回復力,彈性減弱。
對于聚烯烴彈性纖維,例如XLA纖維的硬鏈段是結晶體和共價鍵鏈段兩部分。結晶體隨溫度升至8O℃左右會熔化,但共價鍵不會被破壞,仍然具有較好的彈性,可以在比較高的溫度下加工。但超過80℃,由于結晶體的熔化,纖維物理機械性能會發(fā)生很大變化,故加工張力應低,而且最好在80℃以下條件再松弛處理一定時間,使分子鏈發(fā)生重結晶,提高彈性和機械性能。
2.3染整加工時張力和溫度的影響
由上可知,彈性纖維紡織品染整加工時,加工張力和溫度的控制非常重要,不僅應將最高張力作用和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還要注意受張力和高溫處理的時間。時問愈長,纖維的彈性結構破壞或彈性損失愈大,所以彈性纖維紡織品染整加工宜在低張力和低溫下進行,應盡量避免應用對纖維有溶脹作用的溶劑或助劑。在張力下加工的時間宜短,即使張力不大,也不宜長時間受張力作用,因為纖維和紗線受到張力作用時,雖然在一定時間內變形量和張力成比例關系,但在一定張力作用下,變形量會隨時間延長而不斷增加。消除張力后,變形量也不會立即消失。因為纖維和紗線的變形有急彈性變形、緩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在一定張力作用下,變形隨時間延長而增加,即發(fā)生“蠕變”現(xiàn)象。反之,在保持恒定變形時,纖維內部的應力則會隨時間延長而不斷下降,即發(fā)生“應力松弛”現(xiàn)象。發(fā)生蠕變和應力松弛都起因于纖維的結構,包括分子結構、超分子結構和形態(tài)結構。
紗線的變形還與纖維的相互滑移和錯位有關。對于彈性纖維及其紗線,由于產生彈性的纖維組成和結構不同,其彈性比普通纖維高,所以在不同張力下,彈性水平是不同的,急彈性、緩彈性和塑性變形程度相差很大,蠕變和應力松弛特性也各不相同染整加工時,紡織品的經向會長時間受到較大的張力作用。例如在連續(xù)精練加工、染色和后整理時,為了使紡織品連續(xù)運轉,經向都要保持一定的張力,加之作用時間長,紡織品的形變(主要反映在長度上)會隨時間延長而不斷增加,即紡織品會不斷伸長,并引起緯向不斷變窄。當張力消除后,部分變量可以立即回復,部分緩慢回復,部分則永遠不會自然回復,長時間作用還會出現(xiàn)“蠕變”。“蠕變”使紡織品尺寸不規(guī)整,形態(tài)不穩(wěn)定。例如在后續(xù)加工或服用時會收縮,特別是低張力下洗滌時會發(fā)生所謂“縮水”現(xiàn)象,使服裝尺寸和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降低其品質。彈性纖維由于容易變形,所以“蠕變”現(xiàn)象特別明顯,張力消失后,雖然變形大部分可以回復,但是當受到的張力較大,產生的變形量又很大時,形變完全回復很困難,經向伸長和緯向的收縮量很難完全消失。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