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織物抗菌性能測試
采用暈圈法測試織物的抗菌性能。選用自然界和人體皮膚黏膜中較為常見的2種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
1.4.8 織物掃描電鏡分析(SEM)
采用S-4700型冷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整理前后織物表面微觀形貌的變化。
2 結果與討論
2.1 TiO2溶膠制備工藝的確定
分別考察了水、乙二醇、乙醇、回流溫度及時間對溶膠的穩定性及紫外透光率的影響,得出溶膠的最佳制備工藝為:n(Ti(OC4H9)4)︰n(HN(CH2CH2OH)2)︰n(CH3CH2OH)︰n(H2O) = 1︰0.8︰20︰0.6,室溫反應1h后,再80℃回流1h。測得溶膠的平均粒徑為14.3nm。
2.2 織物整理機理
由于納米TiO2溶膠中H2O極少,且室溫下β-CD在水中的溶解度不是很大,而在乙二醇((CH2OH)2)中有較好的溶解性,所以選擇(CH2OH)2為溶劑,先將β-CD溶解配成溶液,然后加入到TiO2溶膠中,形成整理液??椢锝堈硪航洷汉孓D變成凝膠,然后在織物上形成致密的薄膜,將β-CD均勻地包覆在金屬氧化物的三圍網狀結構中,膠粒與β-CD之間的作用力為靜電力(包括氫鍵)和范德華力。
2.3 β-環糊精用量對織物抗紫外效果的影響
在TiO2溶膠中添加不同用量的β-CD,對織物進行整理,測得織物的紫外透過率見圖1。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