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紡制白竹炭改性粘膠纖維與普通粘膠纖維、棉纖維混紡紗,針對各種纖維的性能特點,采取用白竹炭粘膠、粘膠纖維、棉纖維分別制條的紡紗工藝,并通過工藝試驗,分析了紡紗工藝參數對成紗質量的影響,探討了提高混紡紗質量的措施。
白竹炭改性粘膠具有較強的吸附分解能力,可釋放負離子,發射遠紅外線,且經歷多次洗滌,仍可保持上述功能。開發白竹炭改性粘膠纖維與棉、普通粘膠纖維等混紡產品,具有較高的附加值。
1、白竹炭改性粘膠纖維性能特點
白竹炭改性粘膠纖維是將黑竹炭微粉表面進行特殊工藝處理后,均勻地加入到粘膠紡絲溶液中制成的一種功能性白色改性粘膠纖維。白竹炭改性粘膠纖維的各項功能與黑竹炭纖維相似,但可染淺及鮮艷的顏色,解決了黑竹炭粘膠纖維染色受到限制的問題。
1.1 縱、橫向纖維形態
山東海龍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規格為38.9mm/1.67dtex,表面有溝槽和條紋,其縱向及橫截面形態見圖1,14.7tex 50/25/25 CJ/白竹炭粘膠/粘膠纖維混紡紗縱向及橫截面形態見圖2。

由圖1、2 可見,白竹炭微粒在纖維內部和表面上分布較均勻。從混紡紗的圖片可見,白竹炭粘膠混紡紗條干較均勻。
1.2 主要性能指標(見表1)

由表1 可見,白竹炭改性粘膠纖維可紡性好,有較高的發射負離子效果。由于竹炭粒子的存在,使纖維具有很強的吸放濕能力,在紡紗過程中會產生靜電,引起繞羅拉、纏皮輥,因此在生產前應進行預處理,在投料前24h,給白竹炭粘膠噴霧加濕,使纖維在后道工序生產中處于放濕狀態。由白竹炭改性粘膠纖維混紡紗線織成的織物具有柔軟的手感和優良的懸垂性。
2、紡紗工藝流程
混紡紗采用白竹炭改性粘膠纖維、棉和普通粘膠纖維分別制條,棉纖維采用精梳條的紡紗工藝,其工藝流程如下:
(1)白竹炭粘膠、普通粘膠:FA1001 型抓棉機→FA029 型多倉混棉機→FA1112 型精開棉機→FA1131 型振動棉箱給棉機→FA1141 型成卷機→FA231 型梳棉機
(2)棉:FA009A 型抓棉機→FA105 型單軸流開棉機→FA029 型多倉混棉機→FA1112 型精開棉機→FA179C 型喂棉機→FA1141 型成卷機→FA231C 型梳棉機→FA306 型預并條機→JCFA360 型條并卷機→JCFA288 型精梳機
(3)白竹炭粘膠生條+普通粘膠生條+棉精梳條:FA305 型并條機(三道)→FA494 型粗紗機→DTM129 型細紗機→國產薩維奧自動絡筒機為確保混紡紗的成紗質量,必須嚴格控制半成品質量,各工序要保持穩定而合適的溫濕度。同時把減少纖維損傷、改善條干均勻度及減少棉結作為重點,并粗工序要加強并條質量控制,制定嚴格的把關制度和內控指標,加強運轉操作管理。
3、紡紗工藝配置及參數
白竹炭粘膠屬再生纖維素纖維,回潮率、強度和斷裂伸長率等均于普通粘膠纖維相似,故清花、梳棉工序可采用普通粘膠纖維紡紗工藝。
3.1 開清梳工序
開清梳工序以減少打擊強度為原則,避免纖維過多損傷和糾纏,FA1001 型抓棉機要少抓、勤抓,采用“低速度、少打擊、多梳理、大隔距、防粘連”的工藝原則,其主要工藝參數:棉卷干定量380g/嗎,FA1001 型抓棉機打手轉速900r/min,FA1112 型精開棉機分梳輥轉速600r/min,綜合打手轉速900r/min,棉卷每米質量不勻率控制在1.0%以內。
3.2 梳棉工序
減少棉結是梳棉工序中的重點和難點,梳理工藝主要以增加纖維轉移、減少纖維平均梳理次數為原則,對工藝進行優化。主要工藝參數為:定量18.9g/5m,刺輥轉速790r/min,錫林轉速330r/min,道夫轉速25r/min,錫林-蓋板隔距0.25、0.23、0.20、0.23mm,生條棉結2 個/g,生條條干不勻率16%。
3.3 并條工序
進行了不同混比的試驗,混紡比分別為:精梳棉/白竹炭60/40,精梳棉/白竹炭50/50,精梳棉/白竹炭/粘膠50/25/25。混紡紗細度均為14.7tex。精梳棉/白竹炭/粘膠50/25/25 品種并條主要工藝參數見表2.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