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1—m2)/m2×100%
其中:1 m 是樣品烘燥以前的重量;2 m 是樣品烘干后的重量。
3. 結果與分析
3.1 絲素/殼聚糖復配對棉織物拉伸性能的影響

織物經絲素/殼聚糖處理后,與未處理的織物試樣相比,其斷裂強力有明顯的增加。當質量濃度由0.015%增加到0.035%時,斷裂強力逐漸增加,而大于0.035%后,斷裂強力逐漸減小。絲素/殼聚糖溶液對棉織物進行整理時,絲素、殼聚糖分子均勻地分布在纖維表面的裂紋、凹穴及間隙處。干燥時,隨著水分的逐漸減少,絲素/殼聚糖溶液的質量濃度和粘度逐漸增加,分子鏈逐漸靠近并相互碰撞結合成分子質量較大的分子,在纖維上形成一層部分連續的初生絲素/殼聚糖膜,因而處理后織物的斷裂強力增加,如圖1(a)所示。織物經絲素/殼聚糖處理后斷裂伸長率與原樣相比均降低,這可能是由于整理液偏酸性,使棉纖維部分受損所致,如圖1(b)所示。
3.2 絲素/殼聚糖復配對棉織物折皺性能的影響
由表1 的數據可知,織物經絲素/殼聚糖處理后,與未處理的織物試樣相比,其折皺回復角有明顯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織物整理后,在表面形成了一層絲素/殼聚糖薄膜,從而提高了織物的彈性;另一方面絲素大分子在棉纖維間形成交聯鍵而導致織物抗彎性能增加,同時也是絲素在棉纖維上成膜導致纖維表面或交織點發生粘接,增加了織物剛性的緣故。當殼聚糖濃度達到一定時,絲素大分子與棉纖維間交聯鍵飽和,織物剛度趨于降低,折皺回復角減小。如圖2 所示。

由圖2的數據可知,殼聚糖濃度在0.035%時,折皺回復角最大。說明此時的抗皺性最好。當殼聚糖濃度達到0.035%時,成膜性強,絲素大分子與棉纖維間交聯鍵飽和,織物剛度此時達到最值;而殼聚糖的溶劑稀酸也可作為交聯劑,使得殼聚糖整理液能起到防皺的效果。
3.3 絲素/殼聚糖復配對棉織物白度的影響
織物經絲素/殼聚糖處理后,與未處理的織物試樣相比,其白度值略有增加。棉織物的CIE白度值隨著殼聚糖質量濃度的降解而增加,白度值逐漸增加。如圖2-12所示。這是由于在絲素整理劑的制備過程中,三元溶劑中含有乙醇,絲素分子中也含有少量的羥基,羧基等自由基團可以與殼聚糖中的羥基形成化學鍵,增加織物白度指數的作用。
3.4 絲素/殼聚糖對棉織物吸濕性能的影響
織物經絲素/殼聚糖處理后,與未處理的織物試樣相比,其回潮率略有增加,但變化不大。說明絲素/殼聚糖復配對織物吸濕性能影響不大。如圖4所示。

4. 結論
棉織物經絲素/殼聚糖處理后,織物的折皺回復性提高的,同時斷裂強力、白度也增加了,織物的吸濕性能不受影響。因此可以得出當絲素濃度調至1.63%,殼聚糖濃度為0.035%時,純棉織物經絲素/殼聚糖復配溶液整理后,織物的抗皺效果最好。棉織物的拉伸性能、抗彎剛度、白度、吸濕性也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