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防縮整理工藝
1.5.1整理工藝流程:
二浸二軋(室溫,軋余率80%~85%)→預(yù)烘(105℃,3min)→焙烘(170℃,2min)
1.5.2工作液配方
醚化2D樹脂 80g/L
MgCl2·6H2O 12g/L
pH值 (用檸檬酸調(diào)節(jié)) 4.2
1.6 性能測試
1.6.1羥甲基含量的測定:按GB/T 5543—2006法。
1.6.2樹脂游離甲醛量的測定:用亞硫酸鈉法[6]
1.6.3含固量的測定:按GB/T 6284—2006法。
1.6.4織物上甲醛釋放量:乙酰丙酮法:按GB/T 2912.1—2009法
1.6.5折皺回復(fù)角的測定:按GB/ T 3819—1997法
1.6.6經(jīng)向撕破強(qiáng)力的測定:用單舌試樣法測定按GB/ T 3917.2—2009 法
2、結(jié)果與討論
2.1混合醇組成及其用量的影響
表1、表2、表3是恒定鄰苯二甲酸酐用量為混合醇總量的0.5%,反應(yīng)溫度為70~72℃,時間4h,pH值3.1~3.3,改變混合醇的種類和用量所醚化樹脂的性能。固定混合醇用量為2D樹脂用量的36%,混合醇由66%二甘醇、17%乙二醇、17%甲醇組成時羥甲基相對量為100%(以下同)。

由表1可知,不同醇對醚化樹脂的性能有很大影響。羥甲基含量反應(yīng)了醚化的程度,羥甲基相對量越低,說明醚化度越高[2]。當(dāng)醇用量相同時,二元醇對樹脂醚化性能的影響優(yōu)于一元醇,因此混合醇以二元醇為主。
由表2可知,將二甘醇和其他醇混合復(fù)配,當(dāng)混合醇組成為66%二甘醇、17%乙二醇、17%甲醇時,醚化度最高,且比單獨用二甘醇的醚化程度大,樹脂的性能也有所提高。采用混合醇醚化,還能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提高了經(jīng)濟(jì)效益。確定混合醇組成為66%二甘醇、17%乙二醇、17%甲醇(以下簡稱混合醇)。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相關(guān)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