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圖3可知,在反應時間相同的條件下,溫度對醚化反應影響很大。溫度低于70~72℃時,隨著溫度的升高,羥甲基相對量、游離甲醛含量減小,這表明還有較多的羥甲基未醚化,醚化反應進行得不完全。當溫度升高到70~72℃時,羥甲基相對量、游離甲醛含量均達到最低值。繼續升高溫度,羥甲基相對量反而有所增加,即醚化度有所下降,這可能是由于溫度較高,部分醚鍵分解,醚化逆反應速率增加,使得樹脂溶液中的游離甲醛含量隨之增加。
2D樹脂用混合醇在不同溫度下進行醚化,所得樹脂對棉織物進行整理,再測試整理后織物的性能,結果見表6。

由表6可知,在70~72℃時,測得整理織物的釋放甲醛量、撕破強力保留值達到最低值,而折皺回復角達到最大值。這是因為整理織物的甲醛釋放量與樹脂和纖維分子生成的交聯鍵的耐水解穩定性有關,醚化度越高,N-C鍵的穩定性越好,耐酸、堿水解穩定性越好,整理織物的釋放甲醛量隨之降低。樹脂整理劑與纖維素中的-OH發生共價交聯,使纖維在形變過程中,因氫鍵拆散而導致的蠕變和永久形變減少,限制了大分子的相對位移,因此,折皺回復角增加。但由于在纖維結構單元和大分子間引入了一定數量的共價鍵,各單元間的移動受到限制,故導致強力有所下降[9]。綜合考慮,應選擇反應溫度為70~72℃。
2.5 pH值的影響
圖4是恒定混合醇的總量是2D樹脂用量的36%,反應時間4h,反應溫度70~72℃,鄰苯二甲酸酐為混合醇總量的0.5%,改變反應pH值所醚化樹脂的性能。

由圖4可以看出,調節溶液的pH為3.1~3.3時,醚化度最高,溶液中的游離甲醛量也最低。當pH高于3.1~3.3,醚化反應不充分;而pH低于3.1~3.3,副反應多,醚化程度也不高。這是由于N-羥甲基屬于N-半縮醛結構,在酸或堿的條件下會發生水解可逆反應,從而引起樹脂溶液中游離甲醛含量增加[7]。此外,醚化也為可逆過程,pH值過低、過高,均使得形成的醚鍵易發生水解,使得合成樹脂中的羥甲基相對量和游離甲醛量較高。
2D樹脂用混合醇在不同pH下進行醚化,所得樹脂對棉織物進行整理,再測試整理后織物的性能,結果見表7。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