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人研究了三種蛋白酶在含有耐縮絨酸性染料的染浴中作為助劑時所起的作用。結果表明:被研究的三種酶增加了染色過程中的染料吸收量。而且酶對染料吸收增加的作用,在染色溫度較低時變得較為明顯,且在溫度接近于酶的最大活性時,這個作用最大。這些溫度通常都在50℃左右。在最有效的酶的存在下,在85℃下的染色過程得到的染料上染結果,接近于在100℃下常規過程得到的值。色牢度并不受到染浴中酶存在的影響。這些酶的作用,看來不僅產生了染料吸收作用方面的增加,而且也產生了染料進入到纖維內的較好的擴散。這提供了一種通過在染浴中含有酶作為助劑、在溫和溫度條件下的、新型羊毛染色的可能性。
5、生物酶在羊毛改性及毛紡織品后整理中的應用
毛紡織品后整理中使用主要是蛋白酶。蛋白酶是水解肽鍵的一類酶,大量研究表明,中性蛋白酶和堿性蛋白酶對羊毛表面鱗片的催化作用大于酸性蛋白酶,尤以堿性蛋白酶為最好。蛋白酶對羊毛減量有兩個模式:酶減量剝離模式和酶減量的水解模式。酶減量剝離模式是指羊毛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通過蛋白酶對羊毛CMC球狀蛋白的水解,使羊毛細胞(包括鱗片細胞和皮質細胞)剝離纖維主體的減量形式(物理減量),由于羊毛的CMC對羊毛的機械性能至關重要,因而剝離模式對羊毛的機械性能損傷很大;酶減量的水解模式是指蛋白酶對羊毛的減量是通過化學水解達到(化學減量),水解模式要求蛋白酶對通常化學惰性結構——鱗片表層蛋白或細胞膜蛋白能夠以較快的速度水解,研究表明:水解模式將蛋白酶的作用集中在羊毛表面,因而對羊毛的機械性能損傷小。
蛋白酶對羊毛的減量作用已經得到肯定,并對羊毛的防氈縮,低溫染色,抗起毛起球,柔軟整理和生物拋光等方面起著良好的作用[8]。
5.2.1 防氈縮改性處理
通過酶處理部分或全部剝蝕羊毛表面的鱗片層,減小或降低羊毛的定向摩擦效應。
目前用蛋白酶對羊毛進行防氈縮處理主要可歸納為有二步法和三步法。二步法防氈縮處理主要是氧化(或還原)—酶處理方法,用氧化劑或還原劑對毛織物進行預處理,再經蛋白酶處理,毛織物可獲得較好的防氈縮性。Cornell等人研究了氧化一酶處理一聚合物三步防氈縮工藝,該工藝防縮效果非常好,但成本相對較高。
5.2.2 低溫染色的改性處理
通過蛋白酶對鱗片層的水解(水解模式),或通過蛋白酶優先催化水解纖維細胞間的粘合物(剝離模式),達到縮短染料擴散通道和減少染料擴散阻力的效果,即使在低溫條件下,染色速率也很快。Dr V A Shenai采用蛋白酶Novlan(Novo)對毛織物進行改性處理后,織物對染料的吸收作用增加,可顯著提高上染速率。
5.2.3 土種綿羊底絨仿山羊絨及羊毛細化改性處理
采用預處理—蛋白酶法對土種綿羊底絨進行剝鱗片處理,對其進行仿山羊絨改性處理,纖維細度可降低2um,這恰好使其品質支數提高1個等級,粗支羊毛細度降低可提高其可紡性,改變以往粗羊毛只用來生產地毯等產品的狀況。采用NaCl飽和溶液預處理,枯草桿菌蛋白酶ASl398脫鱗片,使纖維變細,取得了較好的仿山羊絨織物的效果。采用“生物絲光一聚氨酯處理一柔軟處理”三步法對羊毛衫進行仿山羊絨處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該方法存在處理不勻、對纖維損傷大、成本較高的缺點,因此,至今還沒有成熟的工業化應用。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