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人認為:無論從羊毛的結構還是從蛋白酶對羊毛的作用機理來看,減量對羊毛直徑的變小是非常有限的,除非有新的羊毛增強技術。
5.2.4 羊毛的絲光改性處理
采用蛋白酶對羊毛進行絲光處理,可使羊毛表面光滑平整,對光線呈有規(guī)則的反射,從而顯現(xiàn)較好的光澤。采用琉基乙酸銨預處理,復合酶處理的工藝,使毛織物的光澤得到明顯提高,粗絨毛光澤提高了25%,細絨毛由于光澤本身較好,只提高了15%。
5.2.5 抗起毛起球處理
用蛋白酶對羊毛進行處理,角質層硬的部分被水解,所以纖維間的摩擦起球被抑制,顯示了抗起球的特點;羊毛的鱗片被部分被剝除,其機械性能受到一定的損傷,因而受到摩擦作用時毛茸容易脫落,可提高毛織物的抗起毛起球等級。
5.2.6 柔軟改性處理
用蛋白酶MaxacalL處理毛織物,羊毛采用預處理—蛋白酶聯(lián)合處理,毛纖維的剛度降低,可使織物的柔軟度增加,并具有良好的懸垂性。在柔軟劑配合下,羊毛織物可以獲得超柔軟效果,解釋原因與纖維素酶柔軟機理相似,即蛋白酶處理在羊毛纖維表面形成微孔,使柔軟劑易于吸附。
另外,將蛋白酶用于毛織物的染前預處理,結果手感柔軟、質地潔白,染后得色鮮艷;將印花后毛織物或色織物在室溫條件下用蛋白酶處理,結果白地白度增加、花紋色澤鮮艷,手感柔軟;用蛋白酶對純羊毛毛毯進行風格整理,使鱗片大部分去除,由此產(chǎn)生光澤和堅挺的觸感,在使用中不產(chǎn)生纏結,效果基本上與傳統(tǒng)的氯堿法相當,且具有環(huán)保無腐蝕的特點。
目前,蛋白酶整理研究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如何保證酶整理的均勻性,控制羊毛纖維的損傷,這樣才能使蛋白酶對羊毛整理具有工業(yè)化應用的實際意義。這方面最近的研究進展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要從本質上改善微生物蛋白酶對羊毛的水解性能,要通過生物工程手段,尋找和培養(yǎng)可對羊毛鱗片表層蛋白進行水解的菌種,獲得以水解模式進行減量的微生物蛋白酶,這樣才能有效地改變羊毛的某些性質、而并不過度地損傷它的結構。2002年日本報道一種水解角蛋白的酶種,在防氈縮處理過程中纖維損傷較小。也有通過蛋白酶的固定化和改性,阻止酶對纖維內部的侵蝕的研究報道,Artur Cavaco[9]報道通過聚乙二醇對蛋白酶的改性,防止和減少了蛋白酶對纖維內部的損傷。
對酶前處理工藝和方法進行改進。Jeanette M[10]等研究:雙氧水+雙氰胺(dicyandiamide)/gluconic acid(GA)前處理,再用酶+ (三乙醇胺+Na2SO3)緩沖液處理;有報道Jovancic-P[11]研究了等離子與蛋白酶結合對羊毛進行防氈縮改性處理,由于等離子對纖維的作用局限于表面的特點,與雙氧水-酶聯(lián)合處理相比,相對控制了酶對纖維內部的侵蝕;等離子處理本身可以提高羊毛紗線的機械強度,也可以提高羊毛抗氈縮性能。所以,離子體+蛋白酶聯(lián)合抗氈縮工藝,可以減少酶法處理的損傷;國內黃玉麗[12]研究用低分子量的殼聚糖在蛋白酶處理前施加于羊毛纖維,起到防止酶過度侵蝕的作用;國內殷佳敏[13]在超聲波條件下采用蛋白酶處理羊毛,達到良好的防氈縮性能的同時,縮短了酶處理時間,據(jù)稱纖維強度并沒有降低。國內李惠等[14]用不同的蛋白酶復配進行羊毛的抗氈縮整理,也達到了減少纖維損傷的效果。近年,美國專利US patent和歐洲專利WO patent 介紹了使用非蛋白酶其他酶種或與蛋白酶復合進行羊毛防氈縮整理,并保持較高的纖維強度保持力的報道。
6、生物酶在毛染整工業(yè)中的應用前景展望
利用生物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tǒng)的紡織產(chǎn)業(yè),可以實現(xiàn)紡織產(chǎn)品的高檔化和生產(chǎn)的清潔化,不僅是人們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而且關系到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由于羊毛纖維結構的復雜性,目前酶處理的均勻性和有效性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技術關鍵,這可從適用酶種的開發(fā)、多種酶制劑的復配進行研究,特別是酶的品種不能局限水解酶;另外,我們必須加強酶對羊毛的作用機理和酶處理工藝理論研究,避免盲目性;還必須研究降低酶制劑的成本,完善酶制劑的性能,提高儲存穩(wěn)定性,并使其能在較寬的溫度和PH范圍內保持高活性,以方便實際生產(chǎn)工藝操作和保存,這樣才能使酶在毛紡制品染整加工中的應用具有實際生產(chǎn)工業(yè)化的意義。這一切需要染整和生化部門的緊密結合,通過多方合作,實現(xiàn)毛染整專用酶制劑的開發(fā)和人們期待的“清潔生產(chǎn)”的兌現(xiàn)。
<<上一頁[1][2][3][4][5][6]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